2000亿中长线资金跑步入市,政策牛市稳了?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下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道口财经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致辞上透露,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毫无疑问,这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在稳股市成为国策,政策牛市更是众望所归。那么,政策引导下的“活水”效应,但能否真正催化一轮“政策牛市”?

  当前入市资金仅是“冰山一角”。截至5月,仅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批复总额已达2220亿元,而据国金证券预测,未来三年险资增量资金可能达6000亿—8000亿元,其中高股息配置占比过半。叠加社保、年金、ETF等渠道,2025年全市场预计将引入超万亿元增量资金。政策工具箱的持续释放更为关键:偿付能力规则调整(股票投资风险因子下调10%)、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以及险资权益配置比例上限提升等政策,正在系统性破除资金入市障碍。若政策力度维持,中长期资金的“蓄水池”效应将加速显现。

  中长线资金的“选股密码”已逐渐清晰。从险资试点基金鸿鹄一期的持仓看,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等兼具高股息与行业龙头地位的公司备受青睐;二期、三期则进一步锁定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的“股息稳定、流动性好”标的。这一逻辑与社保、QFII等长线资金不谋而合:宝丰能源东方雨虹等细分领域龙头因业绩稳健、分红率高,成为机构加仓重点。此外,政策引导下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如中证A500覆盖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也成为增量资金潜在布局领域。可见,资金既追求“确定性”(高股息、龙头地位),亦在政策驱动下向战略新兴产业渗透,形成防御与进攻并重的配置策略。

  中长线资金的加速入场,无疑为市场注入强心剂。历史经验表明,增量资金与政策共振往往催生结构性行情:2014年“沪港通”推动蓝筹崛起、2020年公募扩容助推核心资产泡沫,均印证资金与政策的合力。当前环境下,险资、社保等“压舱石”资金占比提升,有助于平抑市场波动,推动A股从“散户市”向“机构市”转型,为慢牛奠定基础。

  但“政策牛市”仍需跨越三重门槛:其一,外部风险扰动未消,如中美关税博弈反复可能冲击市场情绪;其二,经济复苏斜率若不及预期,企业盈利改善乏力将削弱资金长期持股信心;其三,资金入市节奏与市场承接能力需匹配,短期集中流入或引发估值泡沫。

  中长线资金的“万亿级”潜力与政策护航,为A股提供了“托底”力量,但单一资金变量难以独立催生全面牛市。更可能的情景是,资金与政策、基本面形成“三角支撑”,推动市场走向分化与结构优化:高股息龙头与战略新兴板块“双主线”轮动,成为慢牛核心载体。投资者需警惕短期波动,但更应重视“长钱长投”重塑下的市场新生态——唯有与时间同行,方能分享制度红利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