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公司路演等多种形式,展现中国资产和A股市场投资价值。元禾璞华基金合伙人牛俊岭出席会议并发表看法。
牛俊岭表示,从国内半导体整个发展过程来看,近十年来半导体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革。在2017年之前,中国的半导体存量资产是比较少的,中国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去海外并购,元禾璞华也是抓住了这样的时机,看到了整个半导体产业转移的趋势。
到了第二个阶段,2017年到2021年,在这个阶段整个中国半导体存量资产在不断增多,随着科创板、IPO的开闸,包括注册制等等,使半导体少数股权投资像雨后春笋不断的风起云涌,那时候实际上是没法做并购的,因为大家卖的意愿不太强烈。因为当时科创板上市的条件门槛不是太高,3个亿的收入,大概5000万的净利润就能够,如果在细分赛道第一名第二名非常容易上市。卖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走科创板这条路,所以没办法做并购,估值都非常高,卖方都希望自己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再往后可以看到,半导体的存量资产不断的增大,在每个细分赛道上都出现了上市公司,尤其是模拟类的设计类的企业。在这个环境下,整个中央,包括国家,包括证监会已经看到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半导体的存量资产里的优质公司都已经上了,第三名、第四名可能竞争力就没有第一名、第二名那么好;第二,半导体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00多个,在美国成熟的市场上实际上半导体的上市公司上百家,没有超过200家。中国在短短十年发展的过程中就已经有200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和欧美的整个发展过程不一样。欧美的100多家上市公司里,实际上前10名的上市公司的市值都超过上万亿,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半导体在2017年以后到2021年的阶段出现了内卷,他称为半导体的内卷时代。有个特征,毛利非常低,大家为了抢占市场,毛利都低于20%,可能有的是个位数,包括有些细分赛道个位数,基本上没有钱可赚,更不用说达到上市的条件。2021年以后,赶上二级市场触点回落,资本市场开始收紧,国家希望在现存的先进科技的赛道上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能够进行吸收合并,能够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的龙头型企业。到了2021年以后,大家开始观察政策未来还有没有再反复、再支持上市。后来政策的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存量资产盘活,把存量资产和现有的上市公司能够吸收合并,所以随着2021年高位回落,到2023年底,基本上在这两三年的时间之内,卖方开始从不卖到有意愿去卖,同时也可以接受估值降低一半的过程。半导体发展的时代特征影响到了非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