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加征关税,但又突然弹弓手向大部分国家征收的对等关税暂缓90日,中国除外。政策变动迅速,让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环球股市也一度出现股灾,甚至连美债也一度传出崩盘危机,有报道更指该风险是特朗普最终取消对等关税的重要原因。
无论如何,美国向全球征收10%关税,以及由特朗普上任至今针对中国而征收的145%关税,经过一周后消息已逐步被市场消化,也更容易凭藉个别金融资产的变动,估算今次中美关税战对香港的影响。
上周初美国债息急跌,被视为零风险的10年期美国债息由上周一最低约3.88厘,一度飙升至上周五最高4.59厘,短短一周急升0.71厘,意味这段时间有大批美债遭到抛售。分析至今仍然莫衷一是,有人猜测与中国应对美方无理打压,故此奉陪到底,大力抛售美国国债报复兼打击美国发行新债的吸引力。不过,有分析认为中国大手抛售美债,只会令手头上仍持有约7600亿美元的债券价格受压,或会得不偿失。
01
去美元化阴霾挥之不去
也有一些分析指出,长债息短期出现明显变动,会令自带杠杆的对冲基金必须止蚀避险。理论上,这些不利因素令市场抛售债券,致供应增加债息上升,亦会减低美国财政部最新发行的债券受欢迎程度,若抛售过于严重,甚至会出现美国式的债务危机。然而,美国于上周三以拍卖方式出售的390亿美元3年期债券,中标利率比预期低3个基点,出价倍数达到2.67倍,比上次更高,暂时未有证据显示美债需求大幅萎缩。
不过,自从特朗普推出关税后,美元汇价持续下跌,同时黄金价格大幅上升,美债息也快速向上,市场在走「去美元化」路线的阴霾始终挥之不去,都不利香港资产价格走势。毕竟港元仍然与美元挂鈎,若美元滙价下跌,代表港元购买力转弱,同时美债息持续高企,加上关税有机会令美国通胀重燃,联储局议息纪录中,已有多名官员担心关税令美国经济面临不确定性,通胀风险更高,意味短期内减息空间更少,对本地股市及楼市均有利淡作用。
美元下跌,但人民币滙价未明显反弹,美元兑人民币仍处于7.3水平。当人民币持续偏弱,代表港元在内地仍然「襟洗」,对港人北上消费仍有吸引力。换言之,除非有美国旅客愿意千里迢迢来香港走水货,否则要刺激本地零售业复苏,可谓非常困难;至于中国工业面对产能过剩,物价低廉,而且人民币「唔襟洗」,或倾向原地消费而不外游,对旅游业的负面冲击也非常大。
除了股市、楼市及零售业外,相信物流业也会受到明显影响,中美两边的关税都超过100%,以及香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货物经香港出口美国,与中国一样也要付上天价关税,意味香港空运及船运,几乎都接不到赴美的运输需求,可见中美相争,香港失利,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又一次成为中美两国的磨心。
(转自:信报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