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董宝珍
在中国退市后,没有皇帝,没有中枢,这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无统一性。类似于1840年中国失败后的情况,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国最早与西方接触,但最晚实现现代化。
"奇技淫巧"的误解
在曾国藩等人之前,清朝士大夫提出西方是“奇技淫巧”,并强调社会应重视“道德”,而不是发展工商业,认为铁路等基础设施不重要,道德才是重要的。然而,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这种思想的流行使中国耽误了20多年。然而,在2000年以后,中国文明追求的道德并没有错,只是背景发生了变化。中国传统文明在东亚大陆平稳地追求道德,这是一种高雅的文明。不追求道德的文明是野蛮的文明,所以追求道德并没有错。然而,现在别人已经用科技击败了你,你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没有科技手段,你将无法取胜。科技是由别人创造的,你需要决定是否学习。
洋务运动与中西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圆明园被烧毁,皇帝去世。中国不再说西方是“奇技淫巧”。这时,皇帝的弟弟恭亲王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超而胜之”,即学习并超越对手。他们推行洋务运动,但在这一进程中也遇到了中西关系的问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60年中国被第二次侵略后,中国终于意识到没有枪炮必败。但是在学习枪炮的过程中,枪炮来自于西方,如何处理中西关系成为一个复杂的课题。与此相比,早期的日本为什么变得强大?
日本的快速崛起
相比之下,日本没有这个矛盾。日本在被打败后立即学习,你打败我,我就称你为老师,跟着你学。日本思想家倡导“脱亚入欧”,为什么要脱亚入欧?因为欧洲很强大,为什么日本派遣使臣?因为唐朝很强大。并不是说日本人的思想水平高,而是他们具有这种生存机制,愿意向别人学习,谁做得好,我就学谁。而且他们学得很好,原创能力跟不上,但学习能力非常强,这就解释了日本为什么变得强大。
中国革新缓慢的原因
中国用了100多年才摆脱清朝的束缚,这是因为在中学和西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复杂性。与此不同,日本相对简单,他们认为欧洲强大,所以全盘学习,甚至改变了服饰。这就好比一个武术教练被电脑打败后,学生立即跑到电脑旁边,从头到脚学习电脑。武术教练会陷入困惑,他已经是东亚大陆的老师了,而且备受尊敬,但结果却被学生迅速超越。他会苦苦思考该去何处,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原创文明的大国,几千年来一直是领导型大国,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东亚地区儒家文化圈的潜力
一旦东亚地区的儒家文化圈掌握了科技文明,实际的物质力量可以远超过欧洲老牌国家。日本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以儒家文化圈为基础,引进科技文明。日本从唐朝时期开始派遣使臣到中国学习,然后又学习欧美。最终,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世界强国,与欧美国家达到了同一科技水平。因此,我可以推断,一旦中国完全实现工业科技文明,西方国家只能望洋兴叹。
学习西方科技文明的意义
我们学习西方并不是要崇拜,而是要学习科技文明。我们勤劳、有强烈的组织纪律性,能够创造出比西方更多的财富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