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通讯员 徐晟昱
本报讯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内的虚拟制片工场(AI超级电影工场)项目工地,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施工场景,工人正在进行墙体粉刷、玻璃幕墙安装等。据悉,该项目主体建设已完成,正进入装饰阶段,计划明年3月竣工。
“没想到项目推进这么顺利。”看着一幢幢楼体在眼前一步步成型,两个项目建设现场的负责人都如释重负,“刚进场施工的时候,这个片区还没有成熟的市政道路,进出都要走临时搭建的钢板路。”
去年6月,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第一次例会提出了“一年成势、三年成形,五年成城”的建设目标,建设一直处于攻坚期。
“以往项目建设前,市政道路先打通,以填地块的形式进行开发。此次是项目与市政道路同步建设,施工难度较大。”德清县康乾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城建)副主任张伟强介绍,每当一个地块开始建设时,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召集周边各个现场负责人,与建设、供电等部门有关人员开协调会,大家一起讨论,科学施策,排定出精准的施工顺序,在不影响整体工期的情况下,让各个区块施工交错进行。
今年以来,康乾街道针对辖区10个在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全面推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联络员一清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探索“一线工作法”,让街道党员干部下沉至项目工地一线现场办公,及时跟踪疏解项目堵点难点,累计协调解决政策处理、项目立项、环评审批等问题21个,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眼下的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内,金鹅湖湿地公园、德清第一高楼、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杭德市域铁路浙工大站等重点项目不断跑出加速度,见证着新城崛起。
康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士伟介绍,街道今年以来已谋划储备类项目10个,总投资约55.7亿元,在未来将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滚动接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