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科创投资研究
周末,一则消息震撼市场。
国产GPU明星企业摩尔线程以“申报不足3个月即上会”小小刷新了科创板的上会速度,摩尔线程于2025年6月30日申报科创板,即将安排在9月26日上会,满打满算也就是88天。
太快!
这家由前英伟达中国区总裁张建中创立的公司,凭借“苏堤”“平湖”四代架构,在AI智算领域狂揽7亿元半年营收,毛利率飙升至69%。
但光鲜背后是53亿累计亏损的“流血狂奔”,其招股书坦承“2027年才可能盈利”。
作为“国产GPU四小龙”之一,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竞速IPO,背后是红杉、腾讯等资本豪赌国产替代——中国GPU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895亿美元,但英伟达仍垄断80%份额。
这场“烧钱换技术”的冒险,能否在资本加持下突围?监管问询中“持续亏损风险”的警示,为这场豪赌蒙上阴影。
国产GPU的急先锋:
摩尔线程的崛起与IPO之路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20年10月的年轻企业,自诞生之初便肩负着“打造全功能GPU,直接对标英伟达”的宏大使命。
其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在GPU领域拥有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广泛的人脉资源。
在他的带领下,摩尔线程迅速集结了一支堪称豪华的“英伟达系”创业团队,从芯片设计到软件生态,全面铺开全栈布局,旨在打破国外巨头在GPU领域的垄断。
摩尔线程的发展史,是一部与顶级资本深度绑定的融资史。自成立以来,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71亿元人民币。
其股东阵容星光熠熠,几乎囊括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半壁江山。
其中包括红杉中国、五源资本、GGV纪源资本等一线美元基金,为公司提供了充裕的早期发展资金;
同时,深创投、国盛资本等实力雄厚的国资平台也积极入局,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国产芯片产业的战略支持;
此外,腾讯、中国移动、联想等产业巨头的投资,不仅为摩尔线程带来了资金,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潜在的市场渠道,为其技术落地和商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资本的强力助推下,摩尔线程的估值一路水涨船高。
根据公开信息,2024年底的Pre-IPO轮融资,其投前估值已达到246.2亿元人民币。而在《2025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摩尔线程更是获得了31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显示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背景和实力,摩尔线程在国产GPU的赛道上跑出了惊人的“加速度”。
2025年9月19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将于2025年9月26日召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
这意味着,从其提交科创板IPO申请到上会,时间不到三个月,这一效率在A股市场中实属罕见,也充分体现了监管层对硬科技企业,特别是对国产替代关键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此之前,摩尔线程于9月5日更新了其科创板招股说明书,并回复了首轮问询,上市进程再进一步。
在两轮问询回复过程中,监管机构对摩尔线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其持续盈利能力、核心技术先进性、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可能存在的退市风险等方面。
例如,针对其巨额亏损,摩尔线程在招股书中坦陈了未来可能持续亏损的风险,甚至存在因业绩不达标而退市的可能性。
公司预测最早将在2027年实现盈利,但同时也强调这一预测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无疑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摩尔线程在IPO过程中需要向市场充分解释和证明的关键问题。
IPO对于摩尔线程而言,不仅是募集资金以支持后续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关键一步,更是对其商业模式、技术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一次全面“大考”。
它将决定摩尔线程能否顺利从“烧钱”换技术的阶段,迈向自我造血、持续盈利的成熟阶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产GPU产业的未来走向。
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
亏损与增长并存的摩尔线程
摩尔线程自成立以来,便确立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专注于GPU芯片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公司采用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将芯片制造环节外包,自身则将资源集中于高附加值的芯片架构设计、IP开发以及软件生态构建。
这种模式使得摩尔线程能够轻资产运营,快速迭代产品,但也对其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产品布局上,摩尔线程展现出惊人的迭代速度和多元化策略。自2021年起,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代新架构芯片,至今已形成“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GPU架构,以及一款名为“长江”的智能SoC芯片。
这些芯片构成了其三大核心产品线:
AI智算产品:这是摩尔线程当前的战略重心和主要收入来源。该产品线包括用于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GPU板卡、一体机,以及可扩展至万卡规模的KUAE智算集群。
图形加速产品:该产品线细分为面向工业设计、数字孪生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级显卡,以及面向游戏和办公市场的桌面级显卡。这部分产品旨在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图形处理需求,从高端专业应用到大众消费市场均有覆盖。
智能SoC产品:主要面向AI PC、边缘计算、具身智能等新兴场景。这表明摩尔线程不仅着眼于传统的GPU市场,也积极布局未来计算形态,寻求新的增长点。
正是凭借这一快速迭代和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摩尔线程的营收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0%。
进入2025年,其增长势头进一步加速,仅上半年就实现了7.02亿元的营收,一举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约6.08亿元)。
然而,营收的狂奔伴随的是同样惊人的亏损。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归母净亏损分别为18.39亿元、16.73亿元和14.91亿元。
进入2025年上半年,尽管亏损面大幅收窄,但仍录得2.70亿元的净亏损。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额接近53亿元。
巨额亏损的根源,在于摩尔线程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也最“烧钱”的技术路径。
GPU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研发投入是天文数字。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研发投入累计高达38.10亿元,占同期营收总额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626.03%。
仅2024年一年,研发费用就高达13.59亿元,是当年营收的三倍多。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芯片设计、流片、软件生态开发以及高薪聘请研发人才。
为了追赶英伟达,摩尔线程必须在技术上持续投入,这种高强度的“烧钱”模式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在巨额亏损的阴影下,也浮现出一些积极的信号,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毛利率的戏剧性逆转。2022年,摩尔线程综合毛利率为-70.08%,2023年,毛利率转正为25.87%;2024年,跃升至70.71%;2025年上半年,继续维持在69.14%的高位水平。
从问询回复情况来看,监管机构对摩尔线程的持续盈利能力和高研发投入的合理性给予了高度关注。
摩尔线程在回复中详细阐述了其技术路径、产品优势以及市场前景,试图证明其高投入是为了构建长期竞争壁垒,并最终实现盈利。
公司预测最早将在2027年实现盈利,但同时也坦承这一预测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反映了GPU行业技术迭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商业化周期长的特点。
如果公司能够持续在AI智算和专业图形加速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并扩大市场份额,其商业模式的健康度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GPU行业的风起云涌:
国产替代的机遇与挑战
GPU,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算力引擎,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全球GPU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根据市场预测,2023年全球GPU市场规模已达到420亿至595亿美元之间,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到2030年甚至达到89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6%至28.6%不等。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以及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领域对GPU的算力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
特别是在AI服务器领域,GPU已成为核心增量,预计在2025年仍将占据中国AI芯片市场80%以上的份额。
然而,在全球GPU市场的竞争格局中,长期以来一直由少数国际巨头主导。英伟达(NVIDIA)、AMD和英特尔(Intel)是全球GPU市场的三大主要玩家。
其中,英伟达凭借其在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CUDA生态系统的强大优势,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据统计,英伟达在全球独立GPU市场中的份额长期维持在80%左右。
面对国际巨头的强大优势,中国GPU产业的国产替代之路显得尤为紧迫和关键。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国产GPU厂商,如景嘉微、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等,它们正积极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努力提升国产GPU的市场渗透率。
在“国产GPU第一股”的激烈竞争中,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无疑是两颗耀眼的明星。两家公司均成立于2020年前后,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资本的青睐,估值迅速攀升。
它们都选择在科创板冲刺IPO,并相继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摩尔线程在申报不到三个月内即获上会,展现了其在资本市场的“摩尔速度”。而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申请也于2025年6月30日获上交所受理,并于7月19日进入问询阶段。
两家公司在招股书中都强调了其全栈自研能力,致力于解决GPU研发中硬件和软件生态层面的巨大挑战。
对比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的上市申报及问询回复情况,可以发现两者在发展路径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
从财务数据来看,两家公司都面临着巨额亏损。例如,有报道指出,摩尔线程和沐曦在三年内累计亏损已达80亿元。这反映了GPU研发的巨大投入和漫长回报周期。
摩尔线程在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近53亿元,但其营收增长迅猛,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02亿元,超过过去三年总和。
同时,摩尔线程的毛利率在2023年转正,并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达到70%左右的高位。
在技术产品方面,摩尔线程已形成“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GPU架构,以及“长江”智能SoC芯片,覆盖AI智算、图形加速和智能SoC三大产品线。沐曦集成同样专注于GPU芯片的研发,其募资项目也明确指向GPU相关技术。
两家公司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软硬件生态,以期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监管机构对两者的问询,也普遍关注其持续盈利能力、核心技术先进性、市场竞争地位以及退市风险等共性问题。
展望未来,GPU行业是否还有增长空间?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对算力的需求将永无止境。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数字孪生等应用场景的普及,也将进一步推动GPU市场的扩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经济体之一,对高性能GPU的需求尤为旺盛,国产替代的巨大空间为国内GPU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然而,这个行业也充满了挑战。技术迭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巨大、人才竞争激烈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都给国产GPU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国产GPU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
摩尔线程等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冲刺IPO,不仅为中国芯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热点。
虽然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只要持续深耕技术创新,优化商业模式,并积极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国产GPU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真正实现“国产英伟达”的梦想。
参考资料:
1.图形卡市场规模,份额和趋势 | 生长[2032],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2025年9月1日
2.GPU市场分析、竞争格局和产业链(附合集),EET-China,2025年7月18日
3.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GPU需求量猛增,产业规模加速,智研咨询,2025年1月16日
4.GPU:迈向985 亿美元市场规模的璀璨之路,衍生者AI学习中心,2024年11月15日
5.图形处理单元市场规模,份额|趋势,2024-2032,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2025年9月1日
6.GPU行业全景分析:市场格局、产品特性、需求趋势与中国,网易新闻,2025年9月19日
7.2025年中国GPU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新浪财经,2025年9月12日
8.景嘉微、摩尔线程、沐曦科技,谁家的国产GPU“芯”更强?,雪球,2025年7月8日
9.“国产GPU四小龙”IPO竞速,摩尔线程和沐曦三年亏80亿元,新浪财经,2025年7月7日
10.国产GPU新势力沐曦:IPO进度和技术布局,EET-China,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