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集团张兴燕: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欧美仍有较大差距,品牌溢价能力不足

小小MT4 来源:次世代车研所 °C 栏目:金融资讯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大会11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赛力斯集团海外事业部总裁张兴燕出席并发表演讲。

  张兴燕在发言中提到,在新能源汽车出海方面,赛力斯从2020年开始首批经济型电动车出口到德国,到2023年赛力斯高端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并在荷兰成立了赛力斯欧洲公司。他总结了赛力斯在出口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使用过程中,在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着新考验。受到数据保护限制,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外无法实现车辆数据的传输,无法实现智能网联功能,产品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如要实现,需要在本地搭建服务器及运营团队,投入巨大。

  其次,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还需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质量、配置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影响力与欧美品牌仍有较大差距,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不足。

  另外,虽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迅速,但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电动化大幅落后于中国和发达国家,燃油车短期内仍无法替代,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国家的大批量进入,还需要时间。

  随后,张兴燕谈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机遇与挑战。在机遇方面,第一个重大机遇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潜力。除了中国市场外,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欧洲市场及北美市场。“预计到2027年全球汽车销量突破1亿辆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2700万辆,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个重大机遇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优势。张兴燕表示,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业链布局完整且企业众多,充分的竞争提升了产业链优势;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有领先优势、在产品智能化、配置、车型方面更丰富。并且,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迅猛,每年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也将持续保持大幅增长趋势,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新的增长点。

  风险挑战方面,张兴燕表示,近年来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持续不断,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越来越突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洲重点新能源市场面临政策收紧等不利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及局势的不确定性,出海风险将不断加大。另外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发补贴调查”,加上欧洲“新电池法”正式生效,欧洲未来电动汽车导入门槛及成本管控风险及挑战将逐步加大。

  最后他分享了自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路径方面的一些想法:

  首先,要融入当地、产业出海。面对贸易争端升级,结合产品综合竞争力等因素,张兴燕认为,当前简单产品贸易模式已无法满足出海新要求。新出海的路径,需要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转变。要由传统贸易模式、代理经销模式,逐步向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本地化经营模式转变。

  第二,产品是根、质量是命。不管以何种模式出海,产品永远是企业的根本,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在满足当地法规基本要求、适应当地环境要求、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如何优化成本,保持成本领先、高品质、高性价比优势,才是企业出海致胜的关键。

  第三,深耕市场、赢在终端。聚焦新能源重点国家,扎根市场、做精做实;强化终端网络,提升终端网点的销售、服务能力及运营质量。

  第四,服务先行、品牌向上,要以“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健全海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国际化品牌,持续向上。

  第五,居安思危、行稳致远。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新的风险挑战中,要居安思危,多措并举化解风险;坚守底线,合规经营,稳中求进,追求长期主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六,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只有大家携起手来,联合出海、才能共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天地,共赢海外事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