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网讯(记者石盈盈)9月26日,我市召开1—8月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今年1—8月份全市水环境质量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截至8月底,全市2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其中I类断面6个、Ⅱ类断面10个、Ⅲ类断面5个,11个断面较考核目标实现升类。其中潮河入密云水库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滦河入潘家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环境质量全省领先。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城市建成区水体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无黑臭水体。
绿翅鸭、白天鹅、苍鹭、鸳鸯……如今,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承栖息、觅食、筑巢。它们在宽阔的湖面上或展翅翱翔,或游动嬉戏,或引吭高歌。经常有市民拿出手机捕捉它们矫健的身姿、与其互动,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人鸟互动的背后,是我市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2023年以来,我市以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我市统筹实施分区分级防控、分流域分阶段治理。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河湖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建立水污染防治部门联席会商机制,共同研判水质水量变化,为实施水量联合调度和水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相关规定进一步压实县区治理责任。
同时,聚焦河流生态脆弱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问题,加快实施“800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和“潮河200里净水廊道工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河道生态治理修复等工程。今年完成唐三营、兴隆庄断面上游河道治理一期工程、鹦鹉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治理河道19公里;完成市太平庄污水处理厂三期及管网三期工程、丰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污水处理能力每日新增6万吨;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水源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有力促进了流域水资源总量的稳步提升。深入落实“一断面一策”和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构建长效智慧化监管网络,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实施水质差异化管控等。
此外,积极推进流域联建联防联治,实现水环境协同管控,全力争取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支持,推进建立流域联防联建联治机制。深入落实“三区两市”合作协议和共同行动方案,全面加强与怀柔、密云、延庆的深度协作;与内蒙古多伦县建立水量协调调度机制,实行错时错峰放水,有效缓解上游水库放水对滦河水质的影响;与内蒙古赤峰市签订《辽河上游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协议》,开展辽河上下游协同治理。
下一步,我市将以“持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京津冀领先”为首要目标,按照“系统施治、精准管控、城乡共治”的原则,以更高标准、更严措施、更大力度,持续推进“三河”共治,确保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