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的报表一直显得神神秘秘,更有甚者号称保险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商业模式,与分析一般公司时的主要关注科目和指标好像完全不同,什么内含价值、NBV、新业务价值、有效业务价值、剩余边际之类,保险报表里的科目如果自己找官方定义,看了又让人一头雾水。
短期的财产险
本文的契机是为探究保险公司实行I9和I17新会计准则对报表的影响,由于之前对以短期为主的财产险/意健险研究为主,报表相对简单,核心内容对于研究过巴菲特案例的朋友来说可以直接上手,总结一句核心要点就是营运损益+投资收益,分别对应公司的负债端和资产端,其中营运损益对应的就是财险公司的资金成本,一般用COR综合成本率表示。因为财产险公司的负债是短久期,一般为1年,因此和普通的公司运营周期相似,报表入账就非常容易理解,不作为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长期的寿险
谈到保险,日常会听到最多的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名词,内含价值、NBV、新业务价值、有效业务价值、剩余边际。其实就是根据保险业务(本文主要指寿险等分红储蓄型保险,下同)起的一些新名字,名字背后的含义和普通公司的财报科目相差不大,可以类比。之所以新起了这么些个新科目,最主要的原因是保险的久期较长,如一般寿险都是20年以上久期,一份保单如果在前期现金流入阶段即全部根据未来假设确认利润,将促使保险公司更激进的营销卖出保单,而忽视未来的风险与现实的经营偏差,也无法真正反映所销售保单在整个周期中真正贡献盈利的能力。
举个栗子,一份寿险保单条款为前3年每年缴费10万,到第30年一次性返还90万元,那销售这份保单能贡献盈利多少?根据这份保单的精算模型,按照退保率、营运支出、投资收益率和折现率等主要假设计算出,这份保单可贡献的盈余是3万元(其实就是剩余边际,新准则改为服务合同边际,在此以旧准则为准,不做区分,下文会通俗解释)。那么这3万该计入销售保单当年or现金流流入前3年or整个保单周期30年间?对应如何会计入账和在报表中呈现,这就是保险报表复杂的原因。(放心下面通俗解释完,你会清晰很多)
资产线概念——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有效业务价值
如果把上面几个基础的保险公司报表概念进行大致的划分,可以分为利润线和资产线概念两部分,分别影响公司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其中除了剩余边际其他都是资产线概念。
1)新业务价值(即NBV,网上到处看到的英文全称是NetBook Value,中文译名净保费价值?感觉与直接理解新业务价值不符,保险这里的NBV应该是New Book Value就通顺了。还有一点,这里新业务不是新开发了什么业务领域,是新销售保单的价值)的定义是每年销售的新保单在销售之初将未来价值贴现。看着非常生涩,其实就是,保险公司当年新获取保单对应保险期内各年可以分配的盈余折现到当期的总和。如果类比普通制造业公司的话,就是卖出产品解决方案后,需要提供的服务周期是20年,首3年共收入100万,每年服务对应的营运支出是1万元,那么对应的这个项目的全周期净利润肯定不是80万,需要将未来的现金盈余之和折现到当期,这个折现值就是新业务价值,告诉人们我公司未来有这么多利润会进来,每年会释放一些,可以理解为公司利润的蓄水池(与下面的剩余边际概念类似),所以是公司一笔资产。
2)有效业务价值就是当年的新业务价值+往年的新业务价值在当年调整后价值。之所以需要调整是往年的有效业务价值在当年会发生与精算假设的偏差修正,以及每年需要释放一部分利润,所以极端条件下,公司不销售新保单,新业务价值=0,有效业务价值逐年递减。
3)内含价值,简单理解就是公司的净资产+有效业务价值,通俗理解就是,净资产+公司所有保单对应的未来可分配盈余之和折现值,再通俗理解就是,公司未来净资产是多少(因为在手所有保单对应的可分配盈余扣除股东分红后其中都会进入净资产)。根据内含价值的计算公式,每一年有效业务价值释放的摊销部分进入公司的营运利润,扣除股东分红后,进入净资产还是归属到公司的内含价值。极端假设条件下,公司不分红,那么有效业务价值的摊销减少部分进入净资产,其实就是左手倒右手,还是在内含价值之内。(入下图中红框,这里多说一句,保险公司报表的详细程度超乎想象,以至于快手把手教你怎么计算每一个值,理解了本文的概念后,可读性很强)
这里以上三者的关系简化概括为:
有效业务价值T+1=有效业务价值T+新业务价值T+1;
内含价值=经调整净资产+有效业务价值;
利润线概念——剩余边际、剩余边际摊销
剩余边际的定义是保险公司所有保单(存量+增量)未来可以实现的税前利润折现到当期的值。看到定义与有效业务价值的概念有点相似,主要的差别在是否考虑税收、资本成本和折现率上,如果非常找个和常规公司相似的概念类比的话,可以分别对应到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的概念(但其实这两项都是累计利润的范畴,本质上将应该归类到资产类别,与税前税后利润没有关系,这里只做简单类比理解两者差异)。剩余边际不考虑税和资本成本,折现率基于预期投资收益率和国债收益率,有效业务价值更为审慎,折现率目前统一按11%处理,整体看有效业务价值处理更为审慎一些。
真正与保险公司利润有关的科目是,剩余边际摊销,即将剩余边际按保险期摊销到各年。这里我们做个总结,简化的将保险公司的两张表对应的资产和利润线梳理如下。由于保险的长久期,都需要在当期对未来经营和投资要素进行假设,这些假设与实际的偏差,以及假设的趋势性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资产端(有效业务价值/NBV)还是利润端(剩余边际摊销)。
最后,想说的是研究保险公司不要被所谓的名词吓退,其实就是批了新名字的老概念,此外保险公司的报表完整程度着实超过任何没有看过它的人所想象。而对于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前景和竞争优势的判断和理解,往往比看懂几张报表,说几个新名词更重要也更难。所以要Stay calm,And always on the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