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保险业“开门红”变奏:产品、渠道与价值,叩问新增长内核

小小MT4 来源:滚动播报 °C 栏目:金融资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1月13日讯(记者 石雨)2026年保险业“开门红”,已悄然启幕。与往年相比,记者观察到,正形成新的节奏:产品主线从“固定收益类”坚定转身向“浮动分红型”,渠道中心从个险主导到银保发力,价值差异则体现在从单一产品到“综合服务”的丰富等等。

  8月预定利率调整下的保单销售高点,推动多家险企2025年业务目标提前完成,新一期“开门红”的蓄势为2026年表现定调。在行业在产品、渠道等多个维度深度转型的背景下,“开门红”或许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销售战役,而是转型成效的一次检视。

  “开门红”风向:分红险占据绝对C位,寻求差异化优势

  “开门红”对于保险业,由来已久,指保险公司在约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为冲刺全年业绩和抢占市场份额推出贴有“高收益”标签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并积极推动营销的关键销售期。

  近几年,行业逐步淡化“开门红”概念,向全年保费均衡增长驱动。有数家中小险企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全年推动销售的节奏比较均衡,目前并没有额外的“开门红”布局。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传统,除提高业务规模外,在锁定客户、提振营销员士气等方面仍具有特殊性,业内机构,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逐步调整节奏。

  记者注意到,自9月预定利率切换以来,启动会、产说会、产品培训、宣传,熟悉的销售节奏正在人身险业“奏响”。甚至部分机构推动与往年“开门红”相似的业务节奏,但在措辞上,则以“销售旺季”等词汇取代。

  记者从业内调研了解到,已有多家头部寿险公司举行2026年“开门红”启动会,“各分公司节奏有所差异,但都已推进。9月开始销售‘淡季’,就逐步开始准备了”,一家人身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道。

  产品方面,作为2026年“开门红”的重要节点。近期,部分保险公司已陆续推出新品,延续今年以来的产品转型趋势,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进一步向分红型产品倾斜。

  “去年还有不少客户表示对‘固定收益类’产品更偏好,但经过预定利率下调之后,今年大都是咨询分红型”,一家保险公司代理人从销售端向记者表述其观察,“大家已经接受了这一变化。”

  从各保司近期推出的产品来看,分红型终身寿险、年金保险占据绝对“C位”,产品定调于依托分红账户满足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而在分红险整体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部分险企希望打出差异化路线。

  近日,某头部人身险公司推出两款分红型产品,针对投资收益,详细介绍了分红账户的“三仓”配置策略:以长期战略仓打造穿越周期的收益,以中期情境仓灵活应对牛熊市切换,以短期战术仓精准聚集市场波段机会。

  同时,在常规以缴费方式、领取方式体现灵活设定的基础上,部分险企尤为强调差异化服务,附加如家庭医生、绿通、健康管理等医养项目,体育、文娱等生活权益等,打造保险+服务的综合属性。

  “将业务结构向分红险倾斜是近几年行业的必然趋势,‘开门红’也是重要节点,不过基于其浮动收益的特点,产品的宣传点不多,打出差异化确实更能抢占市场”,一家保险中介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分红险竞争战略远比传统险复杂,我们认为关键是打造恰当的市场形象或产品人设,并长期可持续地实现设定的目标,具体可以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战略”,华泰证券研究员李健分析提出,低风险战略意在打造“稳健”形象,目标客户风险偏好低,产品侧重高保证、高现金价值、现金分红,销售端突出产品安全特征,投资端偏稳健;高风险战略意在树立“进取”形象,目标客户风险偏好高,产品端侧重低保证、低现金价值、保额分红,销售端强调长期潜在高回报,投资端偏进取。

  个险寒意未消,银保能否成新“主力”?

  基于经营策略和展业节奏,各险企“开门红”布局节奏不一。记者调研了解到,已有部分先行机构开始“录单”,甚至有机构分公司已开始比拼“战报”,一线代理人以“爆单”刷屏渲染气氛。

  热闹背后,关于2026年“开门红”乃至全年的业绩表现预期,行业有不同声音。

  机构层面相对乐观。“部分头部保司对于2026年‘销售旺季’的目标要比2025年大得多,尤其是银保渠道方面的计划,甚至接近翻番”,一家银行系人身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道,其所在机构“开门红”目标亦有所上调,但整体增幅不高。

  但个险渠道方面,不乏一线代理人向记者表示悲观,“需求早已透支,今年8月产品切换期就已经卖不动了。”

  “以往的‘开门红’主要是个险渠道在推,但在目前个险‘受困’、银保快速崛起的情况下,今年险企在银保渠道着墨明显增多,但两个渠道打法不同”,前述中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向记者分析道。对于个险渠道来说,“开门红”期间高频次的客户拜访、产品说明会、线下活动等等,其价值不仅在于拉动保费,更在于维系客户关系、提升客户粘性。

  眼下,个险渠道承压明显,银保渠道加速发力。从上市险企三季报来看,银保渠道成为新单保费规模与价值拉升的主要驱动路径。但变数是,据业内交流数据,今年9月,产品切换后的银保新单规模保费环比大幅下滑,给该渠道后续的表现留下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从业内反馈来看,各银行渠道对于2026年“开门红”保险产品的偏好并不相同,有部分银行仍然偏好规定收益类产品,倒逼部分险企以固收型与分红型产品共同推进的模式“上新”。

  “一方面可能是部分客户仍偏好固收类产品,另一方面可能是银行渠道对于分红险的销售能力尚未跟上,但银保渠道推进分红型产品是大势所趋,从预定利率的情况来看,分红险更具优势”,前述银行系险企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道。

  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已有保险机构针对私行客户推出专属保险产品,深化渠道优势。与此同时,不少银行机构也正加强内部培训,围绕分红型保险等重点产品提升一线人员的专业能力,以迎接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力争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当下,2026年“开门红”已然开幕,观察看来,行业转型的背景下,“开门红”的特点也在悄然改变,从“固定收益”到“浮动分红”,从个险主导到银保崛起,从单一产品到“产品+服务”的综合竞争,行业正在重塑与客户交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