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金融一线消息,2025外滩年会于10月23-2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召开,主题为“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并参加外滩圆桌“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方面,周小川指出,央行关心的经济金融不稳定问题,往往有一个积累过程,然后可能突然到“明斯基时刻”爆发。这个过程与我们过去所说的正弦波式周期变动不太一样。严格地说,各国央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度我认为还不够。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可能有泡沫,但我们并不清楚它会在何时破裂。我们需要从历史经验、长期数据、多次事件中学习,以大致预知什么样的泡沫积累,在什么时点、什么触发环境下爆发的概率是多大。
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实际应用情况如何?周小川进一步表示:“中国金融学会前年曾讨论过类似题目,也就是机器学习有帮助的领域。过去金融系统依赖的是大量的结构性数据,不太需要情感数据或长文本。我们刚才提到的风险、定价、营销等都是在结构性数据基础上得到的。但分析历史事件、泡沫积累、明斯基时刻的出现、事后处理及对错评估,这些需要更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处理非结构性数据、多模态信息,甚至考虑社会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传染、蔓延。因此人工智能也开辟了很多新领域,但距离真正应用还有相当距离。”
AI是一把双刃剑。周小川强调,AI的发展,特别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必然带来模型的黑箱性。可能未来监管就需要面对黑箱模型产生的结果和行动,来调节或监管金融市场。此外,如果AI模型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学习结果很可能也是高频、短期、技术性的,可能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础面、长远稳定性的要求不一致,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