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第23届 远见高峰会特邀贵宾
来源:《远见》杂志 文/周彦妤
由美国史丹福大学依据Scopus论文数据与影响力统计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最新名单于2025年9月公布。台湾高龄医学权威、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再度入选,不仅已连续六年蝉联全台临床医学科学家第一,更在高龄医学领域高居全球第三。
这样的纪录在台湾临床与学术界极为罕见。这份荣耀的背后不只是名次,而是代表20余年来的坚持。
台北市立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陈之俊摄)陈亮恭不仅在国际期刊累积丰硕的研究成果,也在实务端形塑台湾高龄医学的新样貌。从临床治疗到社区预防,自担任关渡医院院长四年多来,他逐渐带领团队,打造“关渡学”模式,推动医院从被动治病,转型为主动营造健康长寿宜居社区的推手。
这样的成果是他日积月累努力而来。现代人普遍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但对陈亮恭而言,研究与生活早已紧密交织。他说:‘我没有追求过所谓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对我来说,研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份长年坚持,仰赖惊人的高度自律与坚韧意志。他每天睡眠时间仅4、5小时,清晨4点便展开新的一天:阅读文献、规划研究设计、检视分析结果、撰写研究论文,接续行政会议与病患照护,几乎没有片刻空隙。多年来,他始终在紧凑的步调下,维持全神贯注,保持清晰思路。尽管行政与临床工作繁忙,仍每年稳定产出50篇以上论文,其中三分之一为国际合作研究,多数为论文主要作者,且近几年每年均有Lancet系列期刊的发表。
高雄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任周明岳与陈亮恭相识20年,是其研究团队中的‘元老级’成员,既是学长学弟,也曾有师生渊源。在周明岳眼中,陈亮恭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就会全力以赴,从年轻到现在始终如一。他笑说,当年大家还在通讯软体闲聊时,凌晨4点已能收到陈亮恭寄出的email,‘我们还没睡,他却已经开始新的一天。’
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研发推展科主任彭莉甯,从住院医师时期便见证陈亮恭的执行力,‘凡事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展现超乎常人的认真。
周明岳笑言,陈亮恭自我要求极高,对团队也要求严格,甚至常让同侪‘看到他更累,就不好意思喊累。’但这份严格并非苛责,而是伴随对团队的期许与引领。
‘病人为何好不了?’高龄医学推手的实证之路
其实高龄医学在台湾发展为一门独立学门的时间并不长。过去,社会普遍对高龄医学理解有限,医疗体系多半聚焦分科治疗、疾病导向医疗,忽略高龄者的疾病是多重的,治疗需要同时处理多重共病与功能缺损,并提供整合照护。
陈亮恭过去20多年来的贡献,正是在台湾高龄医学尚未受重视的环境中,以实证研究为突破口,逐渐累积数据,用证据说服外界。‘这是他最厉害的地方!’周明岳说。从最初推动整合门诊、急性后期照护,到日后深入失智与多重用药的研究,以及社区健康长寿的介入策略,他一步步奠定台湾、甚至亚洲的高龄医学科学基础。
回溯陈亮恭的研究起点,源自一个单纯却深刻的疑问:为什么病人在医院治疗得宜,回家后却仍难以维持良好状态?他意识到,长者真正的困境往往不仅在医疗本身,更多是在医院之外,返家后缺乏社区支持,或居住环境不友善,让复原成效大打折扣。
于是,他将研究的焦点逐步从临床治疗,扩展至功能维持,再延伸到社区支持,层层推进,逐渐勾勒出高龄医学的完整架构。
台北市前副市长、都市发展与环境教育基金会荣誉会长林建元回忆,7年前在大学开设‘高龄友善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时,曾邀请陈亮恭演讲,两人因此结识。他观察,学者肩负教学、研究与服务职责,陈亮恭在这三方面皆表现卓越,尤为难得。‘他不只是优秀,更是开创者!’林建元说,正因如此,台湾才能在国际高龄医学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提出关渡学模式,从关渡医院出发,藉著科技赋能,整合医院和社区的健康数据,带领医院承担社会责任,守护关渡居民健康。(陈之俊摄)关渡医院转型:从医疗场域到社区健康塔台
关渡医院由台北市政府成立、委托台北荣民总医院经营管理,拥有321张医疗与长照床位、约450名员工,是一所典型的社区医院。2021年,北荣派陈亮恭接任院长后,立即展开转型行动。他整合多年在荣总推动高龄整合照护的经验,重新定位关渡医院为‘社区塔台’——不再只是被动等待病人上门,而是主动走入社区,成为带动居民健康长寿的中枢。
这样的转型,意味医院的角色不再局限于治疗疾病,而是要提前辨识风险、主动介入,把重心从‘治病’,往前移到‘预防与健康促进’。
同时,陈亮恭也推动数位转型,串联产业资源,导入智慧床垫、人因智慧照明、自助缴费系统与 AI 情绪辨识等创新技术,打造‘数位原生医院’雏形。
这让关渡医院的氛围焕然一新。彭莉甯观察到,从动线设计、采光与照明,到不定期举办的钢琴音乐会与艺文活动,院内软硬体同步升级,逐步打破民众对医院冷冰冰的刻板印象,让这里成为社区居民愿意亲近、也愿意信任的健康伙伴。
“关渡学”3年验证,失智失能风险降3%
除了医院改头换面,在关渡地区,一场结合医疗、科技与社区的“健康革命”也悄然展开。2021年起,陈亮恭以打造“健康长寿宜居社区”为愿景,率团队在关渡社区推动在地健康促进计划,取名关渡学(Gandaulogy),让医学研究走出实验室,走进居民生活,让健康长寿成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
关渡地区人口约5万人,其中老年人口超过1万人,居民组成多元,除了传统农民、渔民,也包括附近华硕、和硕等高科技公司员工。陈亮恭指出,台湾人愈来愈长寿,但不健康余命仍近8年,意味许多人生命后期都与多重慢病、失能或失智共存。关渡学就是希望让居民不只活得久,还要更健康、更有品质。
“关渡学”的核心理念来自陈亮恭主持的“台湾高龄整合照护研究”的TIGER 模式,涵盖五大面向,包括Training(运动与动脑)、Intelligence(数位科技)、Gathering(社会连结)、Enjoyment(快乐参与)、Rejuvenation(回春)。
这五大层面可具体转化为居民可实践的行动方案。因此关渡医院设立“关渡学苑”与“益智学堂”,免费开放体能训练、认知课程、营养卫教与慢病管理等活动,让长者参加。院方同时导入资通讯科技,将社区健康数据即时回传至医院系统,协助医师掌握长者身心状况,形成“预防、追踪与改善”的循环机制。
团队同时透过YouTube影片、社群互动与在地活动推广,让健康观念持续“外溢”。“看到邻居在运动、朋友在上课,自己也会想加入,”陈亮恭笑说,“那才是真正的社区文化改变。”
为了验证成效,研究团队于2021年随机抽样1000名居民健康检测,3年后再度抽样1000位居民比对,利用最新建立的“健康长寿指数”预测模型,与日本国家资料库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关渡居民的失能与失智风险,比3年前平均下降3%,参与者在体能、慢病控制、认知表现、情绪与生活品质等面向皆有显著进步,打破“老了就会退化”的刻板印象。
更令人振奋的是“外溢效应”。陈亮恭提及,关渡学苑实际参与者约数百人,但透过社群与卫教宣导,影响力扩及社区。“这样的扩散力,才是让社会真正改变的力量,”他说。
这项为期3年的实证成果报告,获国内外瞩目,也正规画投稿国际学术期刊中。目前“关渡学”模式已陆续推广至北荣体系七家分院与其他医院,未来将依各地社区特性调整策略。
陈亮恭认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论文裡,当成果真正用在生活中,研究就更有价值。“这3年的验证让我们更有底气,只要社区这样做,台湾就能迈向健康长寿!”陈亮恭强调。
彭莉甯表示,当社区裡有人因参与活动而体力变好,就会带动更多人加入。这样的正向循环,让健康促进真正走入社区,并发挥外溢效应,正是“关渡学”的核心价值。
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左二)带领团队打造“关渡医院次世代社区模式”。(黄菁慧摄)披著白袍的人文学家,跨界共筑高龄新蓝图
但关渡学要推动,单靠一所社区医院远远不够。陈亮恭积极串联政府、产业、学界与社区,各方在共同愿景下合作更是关键。
台积电慈善基金会执行长彭冠宇形容,在他心中陈亮恭就像一位“披著白袍的人文学家”。他回忆,十多年前与陈亮恭首次合作,推动独居老人照护专案,当时陈亮恭已是这领域的顶尖专家。随著合作深化,双方逐步发展出‘健康长寿三角模式’,也就是由医院专注医学专业,企业提供科技与资源,社区则作为落地场域。
彭冠宇举例,若医院需要钢琴推动音乐疗癒,企业便捐赠钢琴,而疗癒的成效则由医院完成;同理,医院需要智慧医疗的基础架构与流程再造,企业便捐赠设备与系统整合,再由医院评估智慧医疗导入的成效,这正是各自发挥专长、强强联手的典范。
现在,台积电慈善基金会正携手关渡医院,一起将关渡模式从台湾推向台积电在日本设厂的熊本,熊本经验也将随著台积电的全球布局,有望走向世界。
“关渡学”触角延展至街道文化再造,全台开枝散叶
关渡独特的人文地景,也为“关渡学”孕育出跨界合作的沃土。这片区域一侧有历史悠久的关渡宫与旧社区信仰文化,也可延伸至自然景观的关渡码头,另一侧则汇聚新兴社区与科技企业。院方进一步规划串联产业、学术与宗教单位力量,与华硕、关渡宫等单位合作,从“闹热关渡节”、温泉季到街区文化与生活课程,让健康议题自然融入居民日常。
下一步,“关渡学”将从健康延伸至文化,推动“街道文化再造”。陈亮恭盼打造一条从关渡捷运站到关渡宫、再到关渡码头的特色街道路线,如同京都清水寺参道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体验”,藉由小店与在地元素,培养居民对土地的认同与归属。
随著模式成熟,“关渡学”已从北投逐步走向全台,实践场域陆续拓展至宜兰员山、台南永康、屏东,未来苏澳、罗东也将加入。在政府“健康台湾深耕计划”支持下,关渡医院正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交大附医、北荣员山分院、开兰安心诊所及罗东博爱医院串联,建构跨区健康长寿大联盟,并规划于淡水竹围设立“关渡学苑”,回应庞大的在地需求。
谈到持续前行的目标为何,陈亮恭语气放缓,回答不带宏大口号,却格外真切:“我没有什麽伟大信念,那太严肃了。我只希望诊间病人,除了看病,都能好好生活。有一天,走在街上看到每个人,不论年纪,都能独立、有尊严、幸福过日子。”
这番话道出他从研究走向实践的核心:不只是医病,而是医人;不只是治疗,而是预防;不只是医院,而是社区。
或许,比起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六连霸”的头衔与外界的讚誉,真正能代表陈亮恭的是那份看似平凡却最深切的心愿——盼人人都能在社区裡,过上独立、有尊严的健康长寿生活。
陈亮恭即将出席《远见杂志》于11月5、6日在台湾台北主办的第23届远见高峰会
陈亮恭 小档案
出生:1971年
现职:台北市立关渡医院院长、阳明交通大学医学系特聘教授
学历:阳明大学卫生福利研究所博士、阳明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学士
经历: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主任、英国牛津大学老人医学科访问学者
专长:高龄医学、衰弱及肌少症、高龄友善健康照护、失智照护
2025第23届远见高峰会 小档案
创办年份:2003
主办单位:远见杂志
2025年第23届大会主题:‘关税・科技・永续:巨变下前进策略’
举办日期:11月5日、11月6日
举办地点:台北远东香格里拉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