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2670.HK)登陆港交所开盘市值超98亿港元,商业化闭环打开持续

小小MT4 来源:贝果财经 °C 栏目:金融资讯

10月16日,云迹(2670.HK)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正式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同时也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上率先依据18C章规则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本次云迹科技发售690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5%,其余为国际配售,每股招股价95.6港元,集资最多6.6亿港元。一手50股,入场费4828.21港元。市场反馈显示,此次云迹招股认购异常火热,公开发售部分录得5657.2倍超额认购,涉资约1891亿港元,一共获26.3万名散户入飞。9时30分开盘,云迹科技涨49.37%,报142.8港元/股,总市值为98.13亿港元。充分彰显了投资者对云迹的高度认可和强烈信心。

在更新后的招股书中,云迹方面披露了2025年前5个月的业绩数据。今年1-5月,云迹总收入实现8832.9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8.9%。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酒店场景的收入实现20%的同比增长之外,云迹在医疗、工厂场景实现明显的商业化拓展成果,同比增幅分别为86%、13%和87%。截至5月31日,云迹机器人覆盖的酒店数量累计已超过3.4万家,医院数量累计超过150家。

从营收结构来看,招股书显示,云迹2025年前5个月来自智能体应用(HDOS)业务的收入同比实现194%的大幅增长,这表明云迹在原有“第一收入曲线”(即硬件机器人)之外,具备高毛利率的“第二收入曲线”已开始逐渐发力。

超额认购引爆港股新热度

云迹的全球公开招股自10月8日正式启动,甫一开始就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按照招股计划,云迹全球发售690万H股,其中公开发售占5%,涉34.5万股;国际配售部分则占95%,为655.5万股。发售价定为95.6港元,预计募资规模为6.6亿港元,每手入场费为4828.21港元。

在招股过程中,尤其是公开发售部分孖展(保证金认购)认购表现火爆,招股首日即超额认购超250倍,随后几日里又超过600倍、1000倍、2000倍,截至10月13日中午,最终认购为3067倍。依据港交所18C特专科技新股的“机制A”,公开发售超额认购>50倍即可“顶格回拨”至20%,即公司依法将公开发售股份从5%回拨至20%,即国际配售向散户回拨15%的股份。

云迹的全球招股表现,远远超过了大部分同期港交所的IPO项目。云迹在公开招股过程中并没有引入基石投资者,但在IPO递表之前已完成了八轮股权融资,投资队列中不乏阿里巴巴集团、联想集团、腾讯、启明、携程、沸点等等知名财务资本。此番孖展超高的认购倍数,不仅代表了云迹所处行业的增长潜力,也体现了投资者对其创新技术和未来增长的强烈预期。

云迹在招股书中将其服务机器人等核心产品定义为“智能体”,它区别于传统机器人,强调提供的产品并非孤立的硬件,而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主应对复杂服务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核心技术涉及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反馈五大层面。独立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以收入来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8%。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35亿元,也就是说,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加速至29.3%。

云迹方面表示,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提升其AI研发能力,包括推动多模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发展、改进机器人的算法和技术;其次是提升硬件技术能力,包括为机器人建立全方位移动能力、构建3D全息映射模块、导航及传感器配置、增强复合机器人的多仓拓展与转换功能等。此外,云迹科技也计划研发机器人零部件,如电池、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

商业化增长逻辑日益扎实

云迹创立于2014年,创始人支涛是机器人领域少有的女性创业者,在创立云迹之前,她已在工业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等核心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云迹推出了第一代酒店机器人“润RUN系列”,后续产品如第二代“格格”、第三代“UP”等不断迭代升级,成为全球率先推出复合多态机器人的创新企业,机器人服务场景也从酒店拓展至商业楼宇、医院、工厂等更多领域。截至2025年5月31日,累计超过3.4万家酒店部署应用了云迹机器人,云迹机器人部署覆盖了中国331个地级行政区。

招股书披露,云迹在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分别是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4.4%、27.0%、43.5%,经调整净亏损分别是2.34亿元、1.21亿元、0.28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总收入为0.88亿元,同比增长18.9%;经调整净亏损为0.27亿元。不难看出,云迹亏损大幅收窄,接近盈亏平衡,这意味着该公司核心业务的运营效率正在快速改善。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以2024年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计,云迹是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主要运营商,市场份额为6.3%。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为25.4%,市场格局适度集中。在酒店这一核心场景中,报告指出,云迹在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市场份额高达13.9%,第二到五名的公司市场份额总和为13.5%,不足云迹一家的市场份额。

云迹在招股书中披露,其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应用场景主要划分为酒店、商业楼宇、技术、医疗机构、工厂及其他,从2025年前五个月的财务表现来看,除酒店场景贡献收入占比93.2%之外,技术、医疗、工厂场景三类场景的商业化拓展成果显著,已体现出收入增长的趋势。其中,截至今年5月31日,云迹机器人部署应用的医院数量累计超过150家。招股书显示,在今年1—5月间,云迹机器人出货量达4287台,同比增幅高达68%。

自2015年发布第一代酒店服务机器人至今,云迹的商业化成长路径可谓较为清晰:早期通过机器人硬件切入市场,重点解决酒店人力成本高、重复性劳动多的“送物”痛点,通过客户基础的初步建立验证了产品价值; 随后优化收入模式,引入租赁、订阅等多元化方式,推出了复合多态机器人“UP”系列,提升单位经济价值,并横向扩张应用场景;近两年来通过软件和系统打造平台,构建行业生态。在稳打稳扎“第一增长曲线”之后,推出酒店数字运营系统HDOS,从而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第二增长曲线”初显成效

从营收结构来看,招股书显示,云迹的营收来源主要划分为“机器人及功能套件”“AI数字化系统”,前者包括产品销售和租金收入,后者又划分为基础服务和智能体服务,这两大业务在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89亿元和0.56亿元,2025年前5个月的营收贡献分别为0.66亿元和0.23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云迹的HDOS业务在今年前五个月实现了194.2%的大幅增长,这表明云迹的“第二增长曲线”已逐渐发力。

云迹自2024年推出了HDOS,作为企业战略升级的重要动作,这意味着,云迹不再只提供“干活”的机器人,而是提供深度服务的“大脑”,深度挖掘服务场景中各个客户的价值,一旦HDOS接入客户的IT及核心流程管理系统,就会形成更高的替换成本;客户使用HDOS越多,云迹积累的信息就会越丰富,从而进一步提升算法,形成网络效应,从而使“护城河”更加纵深,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云迹在招股书表示,通过将硬件采用与软件及服务采用相结合,能够创造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产品销售带动服务需求,而经常性订阅及优质升级则加深客户的参与度与忠诚度。该策略不仅能利用近期的收入 增长,还能通过硬件、软件及支持产品的多样化、互联生态系统,确保长期的财务收入。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测,中国无实体机器人形态的智能体市场(云迹HDOS所属的类别),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从2024年的126亿元有望增长至2029年的1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8.7%。

就在前不久,国家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其中重点提及的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新型消费等方向,与云迹不断拓展的工厂、医疗、商业楼宇场景高度吻合。叠加国家战略引导与产业发展趋势,包括云迹在内的科技创新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望步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