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再陷虚假陈述危机,盈利暴增12倍难掩投行困局

小小MT4 来源:财中社 °C 栏目:金融资讯

华西证券(002926)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出色,实现营业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46.71%;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暴涨1195.02%。然而,在亮眼成绩单的背后,华西证券却深陷多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继金通灵(维权)(300091)案件后,华西证券又因数知科技证券虚假陈述案被投资者告上法庭。

两家爆雷公司的轨迹

企查查显示,北京金融法院于2025年9月23日开庭审理了投资者诉数知科技及华西证券等机构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这已是华西证券近期面临的第二起重大诉讼。

2020年底,数知科技突然披露巨额商誉减值风险,导致股价次日跌停至4.34元,并且股价持续走低,最终于2022年6月30日退市。华西证券作为该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保荐机构,被投资者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更早之前的金通灵案则影响更为深远。2017-2022年间,金通灵通过多种手段虚增、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导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但华西证券却未能察觉,并在2019年金通灵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出具发行保荐书,认为其“履行了法定决策程序,符合相关法规”。

接连的虚假陈述案件终于引来了监管的重拳出击。2024年4月,因在金通灵项目中尽职调查工作未勤勉尽责,江苏证监局对华西证券采取了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的监管措施。这一处罚对华西证券投行业务造成了立竿见影的冲击,在暂停保荐资格前,华西证券在审的保荐项目共计3家。处罚后,六淳科技、众邦股份主动撤回申请,佳驰科技则将保荐机构更换为中信证券(600030)。

2025年上半年,华西证券投行业务成绩单极为惨淡:未完成任何一单IPO、再融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项目,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仅0.42亿元,同比降低12.67%,营业利润约-0.31亿元,处于亏损状态。

更令人担忧的是,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华西证券储备的IPO项目数量为零。在券商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这一数据无疑为华西证券投行业务的未来蒙上了浓重阴影。

辉煌业绩下的结构性隐忧

尽管诉讼缠身,华西证券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探究其收入结构,《财中社》发现这种增长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隐忧。

公司上半年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板块: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加35.25%,占营业收入比重54.93%;投资业务收入3.93亿元,较上年同期暴增7358.56%,占营业收入18.96%;信用业务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6.81%,占营业收入20.85%。三项业务收入合计占比高达94.74%,构成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支柱。

这种业务结构也暴露了华西证券“靠行情吃饭”的脆弱性。

剑南春减持与国资入股

在诉讼与业务困境缠身之时,华西证券却同时传出重要股东变动消息。

2025年9月,持股25年的“元老级”股东剑南春宣布计划减持不超过2625万股,占总股本的1%,以当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套现约2.5亿元。这是剑南春入股华西证券以来的首次减持。消息公布后,华西证券股价应声下跌,次日盘中一度跌至9.51元,最终以下跌1.85%报收。

更值得玩味的是减持时机。就在减持计划披露的十几天前,剑南春刚完成国资入股——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以债权出资方式获得14.51%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也是剑南春自2003年完成私有化改制后,时隔20多年当地国资的再次入股。

股东层面的这些变动,与华西证券当前面临的诉讼和业务困境是否存关联,留给市场充分的想象空间。

屡遭处罚的风控体系

实际上,近年来华西证券遭遇的监管压力并不仅限于投行业务。

2025年5月23日,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连续发布三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华西证券义乌商城大道证券营业部及相关负责人采取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等监管措施。经查,该营业部存在从业人员违规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个人进行投资者招揽活动的行为。2025年3月,华西证券重庆分公司因员工委托第三方招揽客户被重庆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近三年来,华西证券在河南、深圳等地的分支机构均因合规问题被处罚,涉及投顾管理、客户适当性审核等多个环节。

这一切都指向公司合规风控体系存在的缺陷,揭示出华西证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管理有待进步。

华西证券的案例也揭示了中国证券行业的一个现实:业绩增长不能完全等同于专业能力和合规水平的提升。面对IPO项目储备为零的严峻现实,以及不断增多的投资者诉讼,华西证券必须正视其公司治理和合规风控体系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