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A股激荡三十年的历史中,管金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曾以3500万元起家,成立万国证券,用短短6年时间,聚集了几十亿元的资产,被称为“证券教父”。却在“327国债事件”中折戟,因此被判入狱17年。
编辑丨逍遥
综编自:券商中国、大猫财经Pro、金融八卦女等
· · ·
一代传奇金融大佬管金生,黯然落幕。
10月9日晚间,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近日收到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管金生家属的通知,管金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10月7日与世长辞。
在中国A股激荡三十年的历史中,管金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曾以3500万元起家,成立万国证券,用短短6年时间,聚集了几十亿元的资产,被称为“证券教父”。但在“327国债事件”中折戟,因此他被判入狱17年。
出狱后,管金生重操旧业,2016年,69岁的管金生再次创业——成立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导设立聚焦新技术、新材料领域的中外合作平行基金。2022年,他又备案了另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想扩充自己的私募帝国。
不过时间却没站在他那一边,一代“金融大佬”就此陨落。不过,他在中国金融市场留下的争议和影响,至今依然被人们讨论。
1.
/ 从江西穷小子到 “证券教父”,
“不服输”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管金生1947年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穷僻的小山村。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不服输,从小在班上考试要得第一,偶尔考了第二就“耿耿于怀”。
1965年,管金生从江西省重点中学毕业,以加分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从江西小城一跃来到上海滩。
上大学后,管金生当上了班干部,但有些本地同学瞧不起他这个乡下人,就用上海话气他,管金生发愤3个月听懂上海话,与同学也有了共同语言。
管金生毕业后,因为工作岗位稀缺,他所学的法语在国内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无奈地被分配至上海市机关做了9年的行政工作,但他对当时的状态并不满意。
1979年,管金生考取母校法国文学的研究生。尴尬的是,3年后硕士毕业,还是找不到对口工作,郁郁不得志的他,转到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工作。
1983年,中美国际投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精通法语的管金生被派去做会议的秘书长。会后,他接受欧盟的邀请,由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委派,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进修,一口气读了24门课,同年获得商业管理和法学两个硕士学位回国。
这样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在1980年代初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国外“镀金”后,管金生成了精通资本市场和国际投资的高级人才,并进入了“振兴上海研究会”。
管金生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读研究生不服输,在国外拿学位不服输……”。
而这种永不服输的性格,既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振兴上海”被国家提上日程,构想把上海外滩打造成“东方华尔街”。
管金生知道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一夜不眠奋笔疾书,痛陈创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并请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他的建议也很快被接纳,并被批准“试点”。
▲管金生(右二)1988年,上海黄浦,41岁的管金生创办了万国证券。据说,万国证券的原始积累,是从倒卖国库券中完成的。
“当时,我们都是拿着现金,到河南、安徽等地收购国库券,回来的时候,一人一屁股坐个麻袋,一麻袋就有价值好几百万的证券,坐火车运回来。”
而最初筹办公司时,管金生只是一个光杆司令,直到开业之前,上国投才正式同意调出3个人加入,整个公司就1个总经理加3个部门经理,一共4个人。
但后来万国证券的招聘非常“卷”,他们只用能人,不是能人进不了这个团队。万国证券曾一次性招收50名北大、复旦等名校的研究生,并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学金,与各名牌院校建立了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管金生(中间) 图片来源:网络在人才效应聚集下,管金生只用了6年时间,就把万国证券做成了一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司。“万国证券,证券王国”很快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广告语,管金生也被人尊称为“证券教父”。
那时候,尉文渊受命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他首先打电话给“内行”管金生求教,管金生在电话那头得意地笑道:“我知道迟早会接到这个电话,只是不知道会是哪个人打来。”
1990年,在管金生的操刀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又在上海黄浦路成立了。
在上交所的建设中,从设备到交易规则,再到交易员的培训,几乎都是管金生一手操办;深沪两市的异地交易首先由万国证券开通,万国证券最早开始在国内推动和实施无纸化交易。
滚滚红尘一路前奔,管金生和万国证券,迎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
1992年年底,管金生与李嘉诚合作,一举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大众,完成了内地证券公司首次收购香港企业。
▲右起: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长江实业李嘉诚、万国证券副总经理王培君 图片来源:网络那时候,上海的证券公司只有三家:万国、申银和海通,其中,管金生当家的万国规模最大。在二级市场,交易量前十名的证券营业部中,往往有七八个都是万国的。万国证券一度持有中国国内上市公司70%的A股和几乎全部的B股。
曾有人半真半假地说,万国证券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证券公司,是因为他们的老板有一个好名字:管金生!为管金而生嘛。
彼时,极度膨胀的管金生没有想到,他等不到2000年光明的那刻了。
2.
/ 赌输“327国债”,万国证券56亿蒸发,最终沦为阶下囚/
1995年2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称这一天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这一天,管金生在“多空大战”中杀红了眼,带着他的清高自负的傲骨,走向了“毁灭”。
当时,管金生盯上了财政部发行的“327国债”。1991-1994年,中国通胀率居高不下,财政部对327国债进行了贴息保值,并一直维持在7%~8%左右,相当于提高了它的票面利率。
而到了1995年,中国的通胀率开始明显下滑,那时经过宏观调控,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彼时,管金生根据这些数据“豪赌”了一把。他自负地认为,“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
于是,当“327国债”的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管金生动起了做空国债的歪脑筋。
当时,市场形成了两大阵营,空头是管金生的万国证券和辽国发集团,多头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中经开。
但管金生没料到,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贴息率由94年的8%一下子提高到13%,导致管金生的判断错误。
当时,管金生正联合辽国发集团,大举做空国债。中经开却借此利好,率领多方大举买入。管金生认为,突然改变贴息率,等于改变了327的交易合同内容,应立即停牌,但那时候市场还不完善,他向上交所申请无果。
▲图片来源:网络雪上加霜的是,辽国发竟然临阵倒戈,转为多方。为了避免巨额亏损,收盘前最后8分钟,管金生带领万国证券,开始了疯狂地反扑。
管金生孤注一掷,用自营席位连续打入23笔空单,2070万口空单下去,又用自营账号接单,连续成交,327价格不断下探。
做多的都懵了,这是啥操作?结果还没完,收盘前最后1分钟,又是730万口超级卖单,价格被打到了147.4元,比财政部最后的定价还低。多头瞬间全线爆仓,万国证券从巨亏60亿,变成净赚40亿。而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当时,上海交易所内外一片目瞪口呆,有人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甚至有人当场晕倒。这下,不知道多少人要倾家荡产了。
不过,反转很快就来了。当日晚上十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无效的,“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
这意味着,管金生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证券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不到俩月,感觉气氛不对的管金生决定辞职。不久后,管金生就在海南被捕,罪名为贪污、挪用公款40余万元。
经此一仗,元气大伤的万国证券也被重组。1996年7月,申银与万国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1997年2月,管金生被判处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
2003年,管金生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7年后,申请保外就医,住在上海徐汇区一处旧房子里。
但业界仍有人还在怀念他,某证券公司一位高层评价说,“他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都在试图重现他当年的风采。”
万国证券一位前女职员说,“我以前是觉得他粗暴,但是现在想起来,我觉得他完美无瑕。”
“327国债事件”影响,除了万国证券亏损56亿,濒临破产,后被并入申银证券,成为了申银万国,以及管金生入狱之外,还有很多:
1、时任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因为监管不力被免职;
2、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以条件不成熟为由,暂停了国债期货的交易,这一暂停,就是18年。
3、证券市场规则在不断完善,中国证监会逐步取代了上交所、深交所和各地方政府,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绝对管辖者。
“327国债事件”还间接“培养”了很多金融大佬,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走向。
3.
/ 上海滩“一夜暴富”的金融大佬,都没躲过“阶下囚魔咒”?/
在“327国债事件”中,还有一帮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完成了原始积累,其中就有被称为“中国私募教父”的“证大系”戴志康。后来,戴志康说:
“那时候管金生做空头,我们做多头,管金生一家输了几十个亿,培养了估计几百个几千个百万富翁。”
虽然没人知道他到底薅了多少羊毛,但在“327国债事件”后不久,戴志康就用自己的两千万融了三千万,再找深圳的一家企业,就做成了5000万的资金盘。后来,戴志康又在长虹等牛股上斩获无数。
2000年左右,戴志康正式清仓退出股市,并转头刚进入黄金时代的地产行业,在上海一口气拿到了2000多亩地,开发了中式豪宅“九间堂”,构筑了商业地产“大拇指广场”,创建了高端美术馆“喜马拉雅中心”,并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个嗅觉敏锐的上海滩大佬,最终也沦为了阶下囚。
原来,从2014年左右起,戴志康一脚踏上P2P的风口,在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情况下,就通过旗下“捞财宝”线上理财平台、“证大财富”线下理财门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戴志康2019年8月,随着P2P的“爆雷”,戴志康向警方投案自首,称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彼时,证大集团还有2.6万多人的70多亿本金尚未付清。
时隔三年,2022年12月底,戴志康迎来了最终审判,他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500亿,最终获得了1亿的罚金,2550万元的罚款,与19年的刑期。
与戴志康踩了同一个雷的,还有“先锋系”的张振新。张振新起家于担保行业,发家于融资租赁行业,却最终折戟于P2P。
张振新是金融科班出身,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他构建先锋系“金融帝国”的过程中,校友圈子是其较为倚重的关系网。而巧的是,他曾是管金生的手下,还与戴志康是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校友。
1993年,张振新刚从东财毕业后,就进入了正如日中天的万国证券。很快他就如同坐火箭般的速度晋升,一年后就成为万国证券大连营业部的总经理。那时,他才23岁。
然而,“327国债事件”后,万国证券被迫与最后与申银证券合并,张振新刚开始的事业征程也因此戛然而止。但不破不立,不甘落寞的张振新又创业了。2000年-2003年,张振新相继成立了大连网信、联合创业担保集团。
此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张振新逐步获得租赁、小贷、银行、基金、证券、保险经纪、第三方支付、货币兑换、金交所等多种金融牌照,同时还布局P2P网贷、现金贷、区块链等互联网金融领域,打造了独树一帜的“先锋系”。
2019年7月4日,一张带有“先锋系”网信集团前执行董事、CEO盛佳聊天记录的图片流传开来,盛佳确认了网信普惠平台,将良性退出P2P网贷业务的消息。也就是说,“先锋系”旗下一家网贷平台“爆雷”了。
随后,张振新写了一封发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称,“集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
仅一个月过后,8月19日晚间,有财经媒体报道称,网信证券已被辽宁省证监局托管。虽然这被网信证券董事长刘平明确否认,但在此前5月,网信证券被辽宁证监局采取风险监控措施,原因是该公司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更令人意外的是,上述事件尚未完结,当年9月18日,年仅48岁的张振新,就因多脏器衰竭、酒精依赖、急性胰腺炎经抢救无效,在英国伦敦去世了,除了给市场留下无限惋惜,还有700亿的债务黑洞。
再比如,新湖系的黄伟,在327国债事件中,爆赚2亿,那时候的2亿不得了,甚至拉账单的时候,惊到时任的朱副总理。
新湖系也是靠着这笔钱,大手笔在江浙沪开发房地产,然后走上了房地产+金融的路子,把新湖系发展壮大,后来一度成为浙江首富。
2024年9月,新湖集团持有的新湖中宝股权被冻结,同期新湖中宝短期负债达货币资金的3倍,且优质土地资产大幅减少,债务压力至今未缓解。
还有,上海第一辆法拉利车主周正毅,在327国债事件中,也大赚了一笔。
紧接着,他就开始炒股,让资产翻倍了,1998年周正毅转做铜期货,到2003年,他的公司在铜交易的会员中排名17,交易资金达到5.3亿。但是,2004年,周正毅就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被判三年徒刑。
说回管金生,2015年6月在一个论坛上露面,他第一次直面“327”国债风波,说自己这一生吃很大的亏,就是没有放下自己内心的骄傲和清高。
“我如果当初可以克服自我,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断的向交易所上级部门、再上一级部门奔走呼号,说不定真的能改变现实,能够扭转乾坤。”
管金生言语间带着不甘和后悔,引发无数遐想。
2016年2月,69岁的管金生宣告杀到私募基金行业。彼时,他创立了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
2017年6月,九颂山河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目前,九颂山河有全职员工9人,旗下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有16只,管理规模区间在0-5亿元,基金规模并不大,其中一只基金已清算。
这几年,九颂山河重点覆盖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网络科技、化工新材料以及碳中和等领域,与上市公司天创时尚(维权)、永鼎股份等合作成立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产业投资。
2022年,管金生在私募领域又有新动作,他备案了一家创投私募机构,成都九颂繁星创业投资。这家公司在2021年3月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注册和办公地都在四川成都。
从股权上来看,九颂繁星的董事长为管金生,直接股东有两家,其中上海铖晖持股90%,九颂山河持股10%。管金生是上海铖晖的普通合伙人,同时也是九颂山河的大股东,正在发力股权、创业投资领域。
如今,随着管金生去世,他试图再战金融江湖的梦想戛然而止,但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在公告中表示:
管金生先生的逝世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有序开展。公司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从国债之王到阶下囚,再从古稀创业者至悄然离场,管金生的野心与遗憾随着离世戛然而止,但金融圈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
本文综编自金融八卦女过往文章:
1、《最悲情“金融教父”再战上海滩,盯上了私募》,澍野
2、《又有资本大佬栽了!昔日“新三板首富”坠落,缘起司机豪掷的750万?》,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