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车网融合的创新实践与安全防护

小小MT4 来源:睿见Economy °C 栏目:金融资讯

  9月27日-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大会以“十年奋进,智启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联合主办,设置了1场闭门会议、1场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以及多场特色专场活动,并新增了“充换电产业十周年发展成果回顾”,旨在共同推动充换电行业良性产业生态构建。其中,在9月28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车网互动技术的协同发展与集成挑战”上,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陈思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非常欢迎大家来到这次的车网融合专题论坛。今天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开迈斯在整个无论是V2G还是车网融合这个话题上我们的一些认识。

  一开始给大家分享几个数字,之前可能大家看到很多报告和分享,都会有这样的数字,我们整个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大概2025年底达到4000至5000万辆,这个准确数字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体量,体量基本上已经是几千万辆的水平,在整个车辆总体保有量中是占很大一部分的。

  第二个是充电终端的数量,截止到2025年底我们预测也是大概突破2000万的水平。

  第三个数字可能比较有意思,我们估计了一下整个公共充电设施充电电量在一年会充多少度电,估计到2025年底大概是800亿度的水平。800亿度是什么水平?举个例子,咱们三峡水电一年发电量就差不多这个水平。也就是把这些车全充满电后再全部放电,基本上抵上一个三峡水电一年的发电体量。

  之后想跟大家再娓娓道来一下V2G以及车网融合是怎么来的。第一个,最开始肯定是左边的V0G,它其实更多就是解决刚需,解决我们充电问题。再往前一步呢,刚才很多专家也提到是V1G,它是一个单向的有序调控。开迈斯有幸跟国网一起在京津冀地区深度开展了V1G有序充电试点,这是行业应用的探索。刚才大家提到很多是V2G,它其实就是双向的,车辆可以放电,无论是直流还是交流,车辆可以放电,在这里面同时需要桩企、运营商和车企一起来努力推进这件事。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双向模块的问题,还有车辆的BMS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最后是车网融合,其实它是集合了几百万辆、几千万辆可以放电的车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整体的车网融合的概念。那么这就不只是单车单桩的交互问题,而是有虚拟电厂,有电量交易平台,这里面需要用到大数据,当然也需要用到AI等算法。

  接下来,我想聚焦到整个V2G这样一个细分的阶段。其实从政策来讲,刚才大家已经看到很多了,我们无论是几部委发布的这些鼓励V2G发展的政策,还是我们实际上在行业中已经有了试点,这些其实都是帮我们解决了从车端到桩端的通信协议,再往上面的聚合平台,再到上面的电网,以及通信的标准,所有这些其实我们已经得到政策方面的加持。

  右边大家看到更多的是国家标准,大家也知道现在讨论最多的叫2015+,那么在我们看到的2015+就是车桩通信这一块基本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从桩到聚合,之后再到电网,现在无论是国标还是行标还是在一个讨论的过程中。

  再往下我们想看一下市场的情况,左边的情况是刚才说了如果要完成V2G,有几层工作需要做。最高的这个需求方也就是电网这边的电力调度管理中心,这个在我们看来它已经是相对成熟的状态。第二层是从电网到CPO整个的聚合,其实从技术方面我们也是OK的。桩就更简单,桩对于我们来说双向模块也好,通信协议也好,甚至涉及到跟一些车企的私有协议对接也好,我们也在推进这件事情。其实在我们看来,现在最应该加速推进的就是最下面那一层,就是车型问题。从车型问题我们看到了右边的情况,主流的新能源车品牌,比亚迪也好,蔚来也好,V2G功能已经变成了他们很重要的,或者是在他们整个车辆序列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产品特色,当然其实下面的这些主机厂我们也都观察到了,他们也已经推出了带有V2G功能的车辆。

  我们还想从客户的角度看一下这件事情。我们也做了一个从2024年到2025年持续观察客户对于V2G这件事情他的接受度是怎样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第一,客户对于V2G是很关心的,或者是很感兴趣的,甚至说大于50%的客户认为这就是电动车需要有的一个功能。还有20%的客户认为他是愿意给V2G这个功能付费的。其实这个对于我们主机厂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客户价值的,但这项客户价值的体现在哪?可能体现在右边的无论是政府补贴,在试点城市的高额补贴还是未来成熟以后的补贴,还是说峰谷套利,还是说其他一些客户的商业案例中,客户自己算的小账,对于他来说是不是更有吸引力,这些其实我觉得还是随着咱们更多的车型或者这个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之前没有想到的一些业务模式。

  谈完了竞争态势,客户需求,那么我还想谈一下我们整个车网融合的生态。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有五个部分:技术、资源、应用、政策和资本。当然技术在这里面是最核心的,它的技术不只是我刚才提到的双向模块也好,BMS也好,它更多的是一个虚拟电网,它是通信,它是标准的通信协议和安全的通信协议等等。

  再往外圈就是资源,资源更多指得是一些分布式能源或者是一些柔性可调的负载,其实更多的是这些资源保证了这些技术可以被落地。落地了之后就是应用,应用呢刚才大家谈到了,有电力市场的交易,也有需求侧的响应等等,真正我们开始有一个可行的业务场景或者是大家能赚到钱,更多的是从应用开始的。

  再外圈肯定是政策,政策我们认为它其实是监管的层面,还应该是一个技术标准的规范。刚才我也提到了,其实我们看到很多无论是桩、车之间的通信也好,桩到聚合商的通信也好,他们现在还是存在着通信协议不统一的情况,也导致着如果说做一个车桩的匹配性调整,那么可能只是为了这一台车和这一个桩,并不能实现几千万辆车全管全控的效果。

  最外圈当然是资本,这些资本是不是可以证券化?车网融合产生的利益什么时候能变成可以包装成证券化的产品。还有人力资源的资本,其实充电行业这么多年,大家更多是觉得应该很多人力资源都是学电路的。我们现在认为在车网融合的阶段,这种AI算法,大数据人才应该更多加入到我们行业里面来。

  刚才说到整个车网融合大的概念,我想再聚焦一下,聚焦整个安全领域。刚才咱们天津大学教授特别提到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具象化就是作为客户操作充电,通到OEM后台把充电需求再传导到我们CPO后台,我们CPO后台再下发指令到桩,到车。如果V2G放电可能又是反过来的一个链条,这链条传输的敏感数据就很多,包括客户的车辆SOC信息,车辆电池信息,客户信息,客户位置信息,客户支付信息等等,还有客户充电习惯、充电行为这些信息都是非常敏感的。整个链条怎么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咱们国家已经出台很多政策法规,无论是网安数据信息还是个保法,我们觉得其实还是不够的。在我们看来缺乏端到端的,真正能够从这端到那端保证传输信息不被侵入的标准,无论行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是相对真空的状态。

  我们开迈斯都做了什么?开迈斯建立一个V2G的实验室,是和国家电网等一起搭建的。我们还积极参与整个国标和国际标准的对接,我们将在今年四季度开源开迈斯自己的安全工具,里面包括一些轻量级的加密库等开源服务。我们还努力去做行业的一些协同,这里面比较重点要说的就是刚才我提到车网融合这样一个信息传输的安全团体标准。我们也是在这个月月初和国家电网以及天津大学一起作为牵头单位,将标准颁布和标准确立做了立项,上周四标准撰写已经开始。

  应用方面开迈斯我们已经有了包括光伏,包括梯次利用、全液冷、V2G放电,这些包含在一起的综合示范站,这个示范站在深圳。今年年底之前开迈斯也会发布直流V2G功能的墙盒,内部代号DC07。去年特别是安全方面也是获得充电桩安全防护认证证书,这是国家专门针对充电桩安全颁发的认证。

  开迈斯作为本次车网互动专题论坛的承办单位,希望和行业同仁一起打造健康的、安全的车网融合生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