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买入,明日起息”“节前出手早,玩‘赚’假期不打烊”“节前巧布局,假期更无忧”……距离“十一”长假仅剩两天,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了“节前理财攻略”,吸引投资者在节前将资金购入理财产品,以确保在8天的长假期间财富“不打烊”。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理财公司发布的攻略中,主要包括了现金管理类产品和日开产品,部分T+1的产品需要于9月29日收盘前购入,可在9月30日确认并在8天小长假中赢得收益。另有部分日开产品最晚可于9月30日购入,亦可在假期享受收益。
有业内人士指出,节假日是银行理财传统的营销时节,今年又恰逢银行存款“搬家”热兴起,越来越多的银行存款转移至银行理财、基金股票等领域。因此,今年银行理财公司更需加大力度来吸引更多资金和投资者,以抢占市场。
十一专项理财产品普遍风险低、流动性较好
临近十一长假,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平安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了十一假期前的理财“攻略”。
从各家公司发布的“攻略”来看,投资者在9月29日、9月30日投资部分产品,均可在8天长假中享受到持续的收益率,即资金在长假中不会闲置,仍可产生收益。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银行理财公司推出的假期可享收益的理财产品,主要为低风险(一级)的现金类理财产品,以及中低风险(二级)的固收类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收益虽然相对较低,但总体稳健、风险较低,产品的期限也相对灵活。
如工银理财指出,在9月29日交易时间内(8:30-20:00开放)买入指定的“添利宝”产品,即可在假期时享受收益。其发布的两款“添利宝”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5160%、1.6534%。民生理财亦推出了两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50%和1.31%。
徽银理财针对9月29日推出了多款产品。如“安盈”最短持有的理财产品,需在15:30买入可享假期收益;悦享周期等产品需在17:00前购入。杭银理财推出了2款现金类理财产品,需在9月29日17:00前买入,可享受十一假期收益。
有银行理财公司人士指出,假期时往往向客户推送风险等级相对较低、期限灵活的理财产品,可以实现假期资金的“不空转”,也可让资金在节后继续进入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假期休市期间,多数资产无法从交易中获取收益。资金若闲置于证券账户,将可能错失假期的多享收益机会。”招银理财亦指出,而现金理财和短债理财底层主投短期优质固收类资产,即使在非交易日,底层资产仍可能持续积累票息收益。节前提前布局,有望实现“人闲钱不闲”,假期资金“不停转”。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延长买入时间“夜市狂欢”成常态
今年十一假期前的理财“争夺战”中,不少银行理财公司在9月29日延长了销售时间。此前必须在13:30前买入的银行理财产品,今年时间甚至延长至24:00,“夜市”成了今年理财市场争夺的标配。
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均在今日开设了夜市专场,在24:00之前购买指定的理财产品,均可在国庆假期计息。
如招银理财将9月29日的营业时间变为“24小时营业”,即在9月29日15:30-23:59买入招银理财24小时营业现金理财产品,即可在假期内享受到收益。
民生理财则推出了“天天增利”的“夜市款”。相较于“普通款”而言,“夜市款”的最晚购入时间从9月29日17:00延长至24:00,可满足“上班忙、下班晚”的打工人购买。而平安理财亦将两款产品的最晚购入时间延长至9月29日24:00前。
此外,不少银行理财公司还推出了在9月30日购买亦可享受假期收益的理财产品。如工银理财推出多款开放式产品,最晚在9月30日交易时间内买入,可享受假期收益。而交通银行还推出了多款固收类理财产品,最晚在9月30日16:00前成功买入,国庆假期即可计算收益。
银行理财公司正在抓住存款搬家“窗口期”
“现在银行存款‘搬家’的现象十分明显,正是银行理财公司抢夺客户的窗口期。”一位银行理财内部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从目前存款“搬家”走势来看,一部分资金进入了银行理财市场,主要是稳健短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另一部分则进入了股市等权益市场。
随着A股市场的波动,存款活期化趋势仍在继续。曾经备受青睐的银行定期存款,在季末传统揽储时点亦偃旗息鼓,有部分中小银行还选择在季末降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而大额存单利率也普遍保持在2%左右,且规模较小。因此,银行理财被看作是存款产品的“平替”。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理财公司还推出了7天持有期、30天持有期的国庆节专享产品,但这些产品只能在10月9日确认。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产品是银行理财机构为满足不同资金需求的投资者推出的产品,亦可圈定节后投资。
此外,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示,投资理财要基于自己的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不要轻易追涨杀跌。在各类金融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注意平衡好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者的关系。总体而言,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