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10月猪价还会跌吗?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来源:猪易通)

生猪市场在供需失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养殖户期盼的“银十”行情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跌至12.5元/公斤,创下近三年多来的最低水平,较去年同期暴跌超过30%。九月份市场适重猪源充足,前期压栏的大体重猪源也在陆续出栏,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压力。

与此同时,虽然临近中秋、国庆双节,但节日备货对消费的提振效果有限。餐饮行业复苏缓慢,居民消费习惯改变,批发市场白条走货不畅,导致屠宰企业销售压力增大。

01供应过剩:压栏与出栏滞后的双重压力

九月份养殖端加速出栏,市场呈现供应过剩局面。受猪价跌至全成本以下影响,部分养殖企业有压栏增重意向。

主动与被动压栏共同导致生猪交易均重止跌反涨。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9月全国生猪交易均重为124.43公斤,环比上涨0.46%。

压栏的同时,月度出栏进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受栏位限制,这部分猪源将增加10月整体供应量。

根据前推10个月的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环比变化数据,以及前移6个月的新生仔猪环比增长率推算,10月生猪理论出栏量较9月或继续增加。

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6-8个月后的仔猪供应量。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春节前,正是前期超量能繁母猪的产能释放期。

02需求疲软:节日效应难以扭转季节性下滑

需求端疲软是制约猪价反弹的关键因素。根据生猪屠宰量季节性走势规律分析,10月屠宰量或呈环比下滑走势,预计减幅在5%以内。

中秋节与国庆节重合,下游市场在10月4-6日集中增量,部分养殖场也会选择在这期间集中出栏。随着国庆结束,下游市场面临整体小幅度减量,鲜品分割减少,生猪消化速度放缓,对市场整体支撑有限。

虽然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但今年情况特殊。春节时间滞后(2026年春节在2月中旬),可能导致需求韧性滞后体现。

往年在11-12月启动的南方腌腊,对猪肉消费的拉动也可能不及预期。当前餐饮行业复苏缓慢,居民消费习惯改变,替代品价格低迷,均限制了猪肉需求的反弹空间。

03养殖困境:亏损扩大下的行业洗牌

猪价持续下跌导致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当前猪价已全面跌破13.0元/公斤,市场进入亏损阶段。

部分养殖户通过增重减亏,但效果有限。养殖端对10月行情普遍持看跌心态,部分企业开始减重出栏。

仔猪市场同样陷入价跌量滞的困境。全国7公斤仔猪成交价格已集中在240-320元/头,低于多数猪场300元/头以上的养殖成本。更有业内人士预判,10月份仔猪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一半,较当前价格近乎腰斩。

养殖户补栏意愿低迷。一方面,当前肥猪价格低迷,补栏后大概率亏损;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风险仍存,养殖户为规避风险主动缩减放养规模。

南方水网地带的环保风暴也压制了局部需求。在多重压力下,养猪行业已进入“至暗时刻”。

04十月展望:猪价或继续小幅回落

综合供需基本面分析,10月生猪市场预计仍将延续小幅下跌趋势。

供应端看,10月理论出栏量增加,加上9月未完成计划量延迟至10月出栏,实际供应量可能进一步增加。国庆期间受检疫票据开票影响,部分中小场及散户减少出栏,这部分延迟出栏的猪源也会在国庆后恢复出栏。

需求端看,10月屠宰量预计环比下滑,减幅或在5%以内。节日效应消退后,市场需求将回归平淡。

市场真正回暖可能需要等待供应端的实质性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持续恢复。10月份月内低点可能跌破“6元”关口,后二育情绪渐起可能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整体来看10月份月均价或在12.5-12.7元/公斤左右。

05未来趋势:U型反转可期,但高度有限

2025年下半年猪价走势将呈现“U型反转”,9-10月受供应过剩压制,11-12月随出栏减少和消费回暖逐步企稳反弹。

供应收缩是后市主要利好因素。10月后集团猪企出栏计划减少,叠加反倾销政策(欧盟进口猪肉减少30%~50%)缓解供应压力,折算减少生猪供应约535万头。

需求回暖也将支撑四季度末猪价。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腌腊、年货备货将拉动需求,预计猪肉消费增长5%以上。

成本支撑也不容忽视。饲料成本回落(自繁自养成本降至1640.47元/头),养殖端抗价情绪增强,猪价下行空间有限。

但反弹高度受制于终端需求恢复力度及政策调控。市场真正回暖可能需要等待供应端的实质性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持续恢复。

面对持续下行的猪价,养殖户们需要做好长期应对准备。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不能再盲目养大猪、压栏增重,否则成本高企将导致更大亏损。

短期看,10月猪价可能继续探底;但长期而言,生猪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随着产能逐步去化,猪价或将在年底迎来U型反转,但反弹高度仍取决于终端需求恢复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