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内部结构生变 健康管理赛道悄然升温

小小MT4 来源:中国证券报 °C 栏目:金融资讯

  新华财经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薛瑾)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今年以来,保险行业进一步加大对健康险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力度,其中,中高端医疗险持续发展,成为竞争格外激烈的领域。从健康险内部结构看,医疗险增长显著,占比提升较快,发展势头明显好于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新的支柱。同时,与医疗险相伴的健康管理服务变得更加丰富,成为险企押注的重要赛道。由险企设立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的阵容也在壮大,未来,保险与健康管理有望进一步深度融合。

  医疗险发展势头强劲

  对于当下行业发展健康险特别是医疗险的趋势,多位险企人士表示,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与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医保改革,将构建基础医保托底、商保分层供给的立体化健康保障新格局,给商业健康险带来诸多产品创新机遇,今年,商业健康险创新药品目录的制定,都为医疗险发展增添了动能。

  “公司正在全面推进健康险和健康服务布局,将资源向健康类业务倾斜,大幅提升健康保障型业务年化新保费的占比,重点关注一年期健康险和健康服务。”华南地区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据了解,其一年期健康险主要发力方向是中高端医疗险。

  医疗险成为各大险企发展健康险的主要战场,让健康险内部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据了解,医疗险目前已经成为健康险市场的新支柱,取代了以往重疾险的主导地位。

  据业内人士介绍,健康险主要由重疾险、医疗险、护理险、失能险等险种构成,医疗险和重疾险目前占据着健康险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护理险、失能险虽然也有险企在布局,但占比仍然比较小。

  嵌入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一些险企在尝试把健康管理服务嵌入健康险,推动客户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鼓励客户定期体检,降低疾病风险。越来越多的健康险产品正在走出传统的纯保险保障模式,一张保单通常能涵盖专属保障、医疗服务、特色权益等多个方面,发挥健康管理、支付创新、生态整合等作用。

  险企对于健康险的投入增加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嵌入增多,与政策鼓励有关。2024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健康险与健康管理具有天然契合度,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通过“治未病”和“促康复”降低发病概率,从而减少高额赔付概率,控制后端的赔付成本,从传统的“事后理赔”转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进行风险减量。

  构建大健康生态圈

  近年来,多家头部险企纷纷设立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通过自建大健康生态圈来赋能主业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批复文件显示,中国人保集团旗下的人保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健康”)获批运用2亿元自有资金,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人保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着力构建“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把健康管理服务作为风险减量的重要手段,坚持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双轮驱动、融合互推,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有效降低客户疾病和失能风险发生率,助力人民群众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

  “下一步,公司将以专业健康管理公司为抓手,加强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生态布局,进一步推动实现健康险商业模式由‘传统费用报销型’向‘管理式医疗’转型。”人保健康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借助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的建设,进一步赋能集团业务高效协同,实现产、寿、健和投资等板块的业务与服务深度融合。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大健康生态圈将更加完善,健康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发挥,健康险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这将重塑险企发展健康险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