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浮盈后的躁动情绪,是散户错过大级别行情的直接原因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来源:中金财富

  质疑牛市,享受牛市,告别牛市。在A股35年历史上,历次牛市的结局大多不算圆满。

  当这一次,上证指数来到创下10年新高,我们此刻是否正站在新一轮“慢牛”的起点?

  你的答案,或许将影响未来多年的财富配置走向。

  1

  牛市起点,还是中点?

  3500点,许多人迟疑:现在是牛市吗?

  3600点,焦虑仍在:这轮 “水”牛行情能持续吗?

  3800点,争论戛然而止。社交媒体上最热的话题变成了:“这轮牛市走到哪一阶段了?”

  对于不同买入时点的投资者来说,参考坐标不同,个体感受也不同——有人觉得牛市才刚刚启动,有人觉得牛市已经走了一大半。

  那么,A股现在到底贵不贵?

  1)从估值来看,目前沪深 300 动态市盈率在13倍左右,从近十五年来看,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等偏上水平(约69%分位),但放在全球市场中,A股依然不算昂贵,还远未到明显高估的程度。

  图:全球主要市场市盈率TTM一览

  2)第二个指标是A股总市值与GDP的比值,可以通俗理解为“国家经济总量支撑股市规模的程度”。这个比值越高,说明股市相对于实体经济的“体量”越大。目前中国这一比率在全球市场中仍处于中等偏低位置,显示股市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3)其三是A股总市值和M2的比值M2可以理解为社会上所有的钱,包括现金、存款等。这个比率衡量的是“有多少钱流进了股市”。当前A股总市值约占M2的33%,处于历史60%分位左右,说明资金对股市的参与程度适中,还远未到狂热地步。

  4)最后是股息率也就是“买股票拿分红”的收益率。目前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为2.69%,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7%)。这意味着,即便股价不涨,光拿分红也比买国债划算,股票吸引力更胜一筹。

  综合这些指标来看,无论是放眼全球还是回顾历史,A股目前的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现在谈论“恐高”,或许还为时较早。

  但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区间”并不意味着此时此刻就是最佳的买入时点。从成交量上来看,A股成交量已经持续多个交易日在2万亿之上,甚至突破3万亿。在目前极度亢奋的情绪氛围中,短期波动仍然不可忽视。

  如果你已经错失了熊市的耐心布局,也请在此刻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更多从长线思维来应对当前的牛市盛宴。

  2

  这一次,有哪些不一样?

  慢牛是理想,快牛是现实。上证指数从3000点到3500点,用了9个月;但从3500点到3800点,仅用了31个交易日。

  浮盈后的躁动情绪,是散户错过大级别行情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逻辑,是太多次的“牛短熊长”的历史经验显示,A股的牛市短则几个月,慢则2年,其余则是漫长的震荡和等待。所以,牛市中的最佳策略往往是:快人一步,把盈利装进口袋里。

  但若仅凭历史经验判断当下,是否有些“刻舟求剑”?

  十年过去,宏观环境与市场制度已悄然巨变,“慢牛”是否终于有了根基?

  最显著的改变或许是房地产信仰破灭。2021年起多地房价进入下行通道,“房子只涨不跌”神话破灭。当房价预期彻底扭转,未来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或将进一步减弱,资本市场有望成为新一代的居民财富蓄水池。

  图: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仍然较低

  其次,不要忽略政策层面对于“慢牛”明确而坚定的支持。从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分红机制,到注册制改革深化允许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政策层面持续不断通过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引导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至于“慢牛”能持续多久,或许更多取决于这一轮牛市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今年以来国内多个行业迎来“DeepSeek时刻”,在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新能源、通信等各产业链均在全球技术专利、产品销量、设计标准等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产业跃迁的背后,是中国工程师红利释放、门类完备的供应链体系、数字基础设施前瞻布局以及政策长期战略定力。这些要素共同构筑出中国新经济的“韧性”,也正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从投资者行为来看,相比2015年,我们经历过极端行情的洗礼,见证过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积累了更多应对极端风险的经验。随着投资者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建立理性投资意识,更有望重塑群体性的投资行为。

  慢牛,并非遥不可及。

  3

  ‘慢牛’的正确打开方式?

  快,是一蹴而就,是“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慢,是百折千回,是“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慢牛不是日日上涨,而是“进二退一”,甚至“进三退二”。只有在长周期,比如以年线为维度来进行观测,才能显现出真牛本色。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在日线级的波动上,只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所以,在慢牛格局下,更需要应对短期波动的耐心和定力。目前市场处于成交量3万亿以上的极度亢奋期,我们或许已经接近了短期波动的时刻,但这并不影响中长期趋势。

  最后,一些应对“慢牛”的建议,与各位读者共勉:

  1)因需配置,理性布局

  不同人生阶段,应有不同风险暴露。对于年轻人,不妨更多向权益配置倾斜,毕竟“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如果您已经步入人生稳定期,我们不建议您配置超出自我承受能力的风险资产,对大部分人来说,低波动的稳健配置才是更适用的理财解决方案。

  2)远离投机,借力专业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知易行难。可以尝试用纪律化动作克服情绪干扰,比如设置一个合理的止盈计划,耐心等待下一个买入时点。

  当然,这对大部分人来说依然是很难做到的,我们不妨通过专业的基金投顾服务,把资金交给专业的投资团队打理,实现一键式省心配置。

  3)永保现金流,底线思维

  投资的第一要义是风控,永远不要All In。维持一定比例的现金或类现金资产,不仅是灵活调整配置的基础,更是应对极端情况的底气。

  牛市中的最大风险,不是错过行情,而是失去再度入场的能力。

  参考资料:

  中金公司研究部《中国策略简评:“十年新高”高不高?》2025/8/18

  中金公司研究部《中资国际一流投行的起点和远方》2020/12/10

  免责声明

  本微信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证券或产品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交易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由您自行承担,中金财富和中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微信中所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但中金财富和中金公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变更或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中金财富和中金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上述信息、观点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产品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相关服务。

  本微信的版权归中金财富或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未经中金财富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微信中的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