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搬家”,去了哪儿?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报道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金臣 实习生 王思奕

  8月25日,上证指数涨1.51%,报3883.56点,走出本轮行情的新高。在指数层面再次实现突破过程中,当日A股成交额达到了3.18万亿元。

  利率下行与资本市场回暖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居民储蓄正经历历史性转移。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则大幅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中国结算数据显示,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环比增长19.27%。券商客户保证金规模显著增长,两市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元上方。

  这种截然相反的变动趋势被市场形象地称为存款搬家”。这场规模超万亿的资金大转移,既蕴含着居民财富配置优化的历史机遇,也潜藏着金融市场波动的新型风险。

  收益差扩大成为资金迁徙核心驱动力

  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0.95%,而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却达到2.12%,加上股市主要指数普遍上涨,形成显著收益落差。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教授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利率差驱动下的居民资产配置重构“存款搬家”的根本动力。

  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主要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普遍跌破1%大关,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降至1.25%左右。相比之下,银行理财市场平均年化收益率稳定在2%以上,部分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超过5%。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重新站稳30万亿元关口。

  这种显著的收益落差促使居民资金通过银证转账、基金申购等渠道,大规模从银行储蓄账户流向权益类资产和理财产品。与此同时,银行业反内卷措施遏制高息揽储,进一步稀释存款吸引力。田利辉说。

  2025年7月,A股市场迎来普涨行情。上证指数月度涨幅达3.74%,深证成指上涨5.20%,创业板指表现尤为抢眼,单月暴涨8.14%。全市场超过4600只个股上涨,赚钱效应明显。A股市场上行,股市回暖显著提升了居民风险偏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补充道。

  刘英指出,多种因素叠加形成7月存款结构的阶段性分化其中,年中考核结束后银行吸存冲动回落、资金回流理财;存款利率下调压低无风险收益,理财收益修复与权益预期改善提升替代效应;券商保证金与客户结算资金上行,驱动非银部门“被动增存”。

  提高“存款搬家”趋势可持续性

  对于存款搬家趋势的可持续性田利辉认为非银存款增多在短期内可持续性较强,但中长期需警惕市场波动与流动性风险。如果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或股市出现回调,这些资金可能快速回流存款账户。

  刘英指出,这种现象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与条件依赖性。如果权益市场的赚钱效应与货币基金理财收益得以延续,同时银行负债成本继续下降,那么这种资金转移趋势可能阶段性持续。但一旦市场出现回撤或货币宽松边际放缓,资金可能快速回流银行体系。”刘英说。

  刘英特别提醒需要关注三大潜在风险链路。一是流动性错配与顺周期波动风险。短期资金“快进快出”特性可能放大赎回压力与同业市场波动。二是杠杆交易带来的市场风险。随着融资融券余额与保证金规模上升,市场下跌时可能产生踩踏效应,加剧市场波动。目前两市融资余额已突破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0%。三是销售与适当性风险。理财产品收益回升可能诱发金融机构的销售冲动,导致风险错配和不当销售行为的发生。部分投资者可能忽略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等级的匹配问题。

  面对潜在风险,刘英建议将非银机构大额波动性存款纳入高频监测体系,提高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折算要求,加强集中度管理适时通过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对冲季节性波动。此外,强化货币基金与固收+产品的流动性与久期管理,落实摆动定价与赎回闸门机制,通过差异化保证金要求和盘中风控措施抑制顺周期行为。

  田利辉补充指出,还应完善市场化利率机制,缩小银行与非银产品之间的收益率差距;深化注册制改革,稳定市场预期,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监管,严控非银机构杠杆操作与嵌套风险,防范跨市场风险传染;优化投资者教育,提升居民风险意识,避免短期投机行为扭曲长期资产配置逻辑。

  当前资金流向反映居民财富管理意识觉醒,但需平衡稳增长防风险田利辉表示,政策应顺势而为,引导资金从金融空转转向实体支持,方能实现理财+实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