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发行案再掀波澜
近日,思创医惠(维权)股价暴跌。这场暴跌源于公司最新公告——杭州市公安局已就欺诈发行证券案向公司调取证据,案件正式进入刑事侦查阶段。这已是该公司继去年1月被浙江证监局重罚8570万元后,面临的又一次重大危机。
财务造假触目惊心
监管调查揭露了思创医惠的造假链条:2020年,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虚构业务,在可转债发行文件中编造虚假财务数据。其中2020年虚增利润高达83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7%。时任董事长章笠中被重罚750万元并遭10年市场禁入,成为注册制改革后罕见的严惩案例。
造假反噬,核心业务崩盘
造假恶果迅速传导至经营端。作为智慧医疗板块核心,医惠科技因信誉崩塌在公立医院招标中屡屡受挫,业绩断崖式下跌:2024年营收仅1.69亿元,净亏损达3.2亿元,较2022年4.17亿元营收缩水近60%。拖累母公司连续四年巨亏,2021-2024年累计亏损超29亿元。
断腕求生,国资接盘
5月30日,思创医惠宣布以近3亿元向苍南国资旗下山海数科出售医惠科技,彻底退出智慧医疗赛道。“医惠科技已严重拖累整体业绩,剥离是为集中资源发展商业智能。”公司在公告中直言。值得关注的是,苍南国资7月刚通过股权转让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此次接盘被视作“输血式救援”。
转型前路仍坎坷
聚焦商业智能业务后,思创医惠将依托其全球领先的EAS硬标签产能(市占率居全球前列)及RFID技术优势。但该板块2024年营收5.01亿元,同比下滑15%,毛利率下降4.83个百分点至21.54%。尽管营收占比提升至72.5%,增长动能明显不足。
苍南国资的接盘虽为思创医惠赢得喘息之机,但商业智能板块的持续萎缩揭示转型之艰。当资本市场的信任基石因欺诈发行而崩塌,国资纾困能否真正唤醒这家老牌科技企业,仍需业绩说话。此案亦为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敲响警钟——财务造假终将付出远超收益的代价。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