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医械独角兽换帅,关键项目延期!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来源:CHC医疗传媒)

医械独角兽换帅,

关键项目延期!

2025年8月13日,手术机器人独角兽公司Vicarious Surgical(以下简称Vicarious)计划暂缓启动核心产品临床试验,意味着其手术机器人研发时间将再度推迟。

此时距离新任CEO Stephen From履新仅一周。

作为由麻省理工学院校友组建创办,被马斯克、前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全球“技术领域”投资之王Vinod Khosla、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几位大佬共同投资看好的手术机器人公司,Vicarious一度被寄予厚望。

据了解,Vicarious设计的手术机器人平台可使用类人手术机器人与3D可视化相结合,仅通过一个1.5厘米的切口向外科医生提供360度视角,并模拟外科医生动作完成手术。

其核心产品Vicarious Surgical机器人系统专注于通过单一端口实现腹部进入和可视化,实现“外科医生仿佛被传送到了患者体内”一样的手术效果,且占用的空间和成本不到现有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一半。

该技术已入选《时代》杂志2022年度最佳发明,并获得了FDA突破性设备指定

得益于对其技术和前景的认可,BD医疗也曾是其高调支持者之一,2021年BD曾同比尔盖茨等三位大佬一同为其提供了高达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亿)的SPAC上市支持。

彼时Vicarious 前CEO也对未来信心满满,表示其目标是在2023年提交510(k) 申请,到2027年将销售额增加到10亿美元。

不过现实很骨感,从其2024年业绩上看,尽管初现营运进展和成本削减成效,但全年净亏损仍高达63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其手术机器人试验此前也已推迟多次。

BTIG分析师Ryan Zimmmerman和Iseult McMahon表示“由于From上周才正式接任,项目尚处于短期调整过渡阶段,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内部人士可能会帮助支持该公司,以便给它一些喘息的空间,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目标。”

尽管出现了延误,新任CEO From仍对公司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我已经开始与各个业务领域的团队进行沟通,倾听、学习并收集关于我们产品开发、临床战略、运营和组织结构的坦诚反馈,”From说道。“这些对话增强了我对我们的平台、我们的员工以及我们未来机遇的信心。”

裁员与退市警告,

Vicarious危机中艰难突围

仔细梳理近期新闻会发现,Vicarious的人事变动颇为频繁。

Vicarious首批临床用例和试验的关键期,几大高管接连离职,公司当时的CEO还被爆抛售了大量股票。

今年3月,总裁Randy Clark宣布辞职,于4月25日生效,在任时间不足一年。

在Clark官宣离职的同时,公司宣布任命新首席财务官莎拉·罗马诺 (Sarah Romano),于4月1日上任,前任CFO去年12月宣布离职。

今年2月,首席运营官(COO)、原BD手术业务运用副总裁John Mazzola计划退休,在任时间不足两年。

截自Adam Sachs发言稿

时间回到2023年11月14日,Vicarious将裁员大刀挥向研发人员彼时这家公司年初已裁员14%、年中遭退市警告,年末以裁员惨淡收场。

实际上,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掘金热忱高涨的当下,被“撒冷水”的不止Vicarious一家。

相似的故事也曾在泰坦医疗身上上演。

2023年3月,曾被美敦力数次“出手相救”的“达芬奇终结者”——泰坦医疗正式宣布退市。

当年5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缔造者直觉外科以7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320万元)预付款买下了刚刚退市不久的泰坦医疗大部分知识产权,这家昔日红极一时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已近土崩瓦解。

除国际市场外,在手术机器人这一尖端领域上,国产也杀出了一批“孤勇者”。精峰、术锐、键嘉、思哲睿等头部公司现今依旧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未来能否打破盈利魔咒尚属未知。

作为颠覆传统手术方式的新技术,手术机器人具备伤口切面小、病人术后恢复快且存活率高、可远程手术等明显优势,是未来精准医疗的必经之路。

于是,赛道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前景,引得“无数械企竞折腰”,但真正实现腾飞的,还是少之又少。

手术机器人赛道的博弈,从来都是资本耐心与技术成熟度的赛跑。Vicarious的困境,再度验证了手术机器人不是一场"赢家通吃"的游戏,而是一场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验证的"马拉松"。

新任CEO From的乐观,能否转化为实际的战略调整?内部人士的"输血"能否撑到产品上市那天?

Vicarious的下一跃,要么成为颠覆行业的里程碑,要么沦为资本寒冬中的又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