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成东逆风,坚持还是撤离?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来源:十五的投资笔记)

贾成东最近被讨论很多,因为跳槽到申万菱信之后业绩不及预期。市场上涨,净值还下跌,既没有绝对收益,也没有相对收益。新基金成立于200563日,至202588日(不是特意选日期,主要是基金还在建仓期,周公布净值),净值下跌8.23%,沪深300上涨6.89%

这个时候是投资者持有的至暗时刻,也是基金经理的至暗时刻,金主爸爸责备,说不定还有同事的背刺。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呢?

我们要做的事一直都是理性看待涨跌,抛开短期业绩,着眼长期还能不能信任。

|贾成东之前的成功靠什么?

贾成东2008 年加入国泰基金开始是宏观策略研究员,2014年在国泰基金开始公开管理基金,2015年即离职,2016年开始在招商基金管理产品。2014年至2015年是国泰基金大变动时期,当时国泰总经理金旭离职加入招商基金,投资总监沙骎也一同加入招商。

贾成东的成名之作是招商行业精选,在2017年至离任的20246月,这7年多的时间,年化收益15%+,同期排名在195位同类中第4名(wind数据)。

那它的投资风格是如何的呢?

主要还是行业轮动。

2020年一份路演材料中,他曾表述过中观行业入手,先选行业再选个股,行业为主个股为辅,业绩 2/3 来自行业选择,1/3 来自个股选择。

行业的选择依赖于对景气度的判断。(景气度判断)分两种,一种是反转型,大多出现在周期性行业或者“好孩子犯错”等(捡漏短期行为);另一种是景气度持续向上,这种是主流,我也更喜欢这种品种,景气度一直很好的,业绩增速不错。不过有个问题是估值过贵,好东西好价格,以前套路越跌越便宜,是时间的朋友,但现在估值过贵下跌后也还是贵的,朋友关系越来越弱。

从他管理的招商行业精选来看,的确是这种风格。

从历史上看,主要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银行、煤炭上做输轮动。特别是食品饮料,节奏把握得特别好。

一个疑似渠道人员流出的评论说:在新消费与银行之间轮错了,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这段时间,几乎所有行业都涨,唯有食品饮料下跌。如果不是轮动,老实说想要亏损超过8%也是很难的。这段时间最好的几个行业通信(AI相关)、有色金属、电子等在历史上也没出现在贾成东的持仓上。换句话说,目前这个时间段,并不在他的能力圈,因此,做得不好也算是事出有因。

果然是牛市中赚钱的方法可以百花齐放,但只有一种容易亏钱,那就是追涨杀跌。

|目前决定走和留要考虑哪些?

投资难做,很重要一点是它的学习机制和生活日常的学习机制不一样。日常我们学习实际是一种趋势学习法。比如,我们手碰到蜡烛火焰,被烫了,下次就小心;吃红烧肉感到快乐,下次还点。但在投资上(买基金和买股票一样),很难以趋势方法来学习。买的东西赚钱了,很容易浮盈加仓,一把亏光;买的东西亏了,割肉,倒在黎明前。

做投资决策,大部分时候要抽离自我,抛开盈亏不谈,它的基本面走势如何?

以下是我观察到的基本面:

行业轮动很难赚钱。之前文章中解剖过几只清盘基金,有做股票的,有FOF,不少就是做行业轮动的。记得以前中欧大咖周应波说过行业轮动,说是总想站在潮头,不过是一场“秀”。他是做轮动比较好的,应该有发言权。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华商前基金经理周海栋就是轮动成功的,目前财通基金金梓才也是轮动达人,这轮他做的比较好,从65日至812日,上涨49%。他之前在电子、科技上做得比较成功,这次也算是又进入能力圈了。

行业轮动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100个人可能有那么12个人能做成。那么,就要考虑,贾经理是否是其中之一,是的放就坚守,不是的话就放弃。

公司层面也是要考虑因素。

还是在2020年那份路演纪要中,贾成东说,当时团队在个股的贡献比较大。那份文件还总结说“贾总13 年左右的投研经验,团队合作的最短 5 年,最长的有15 年以上,如xx总是大学同学、同寝室、同导师、现在的同事、同小区,对彼此了解的深入信任才是一个真正的合作的团队,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团队,真正做到团队作战,真正交心和无障碍沟通。”

那么,现在到申万菱信后,这些条件都变化了,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呢?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最后总结一句,用业绩说明能力,管理时间3个月都不到,不能因为这个来推断出好还是坏,走还是留。理性决策的话,要衡量自己对行业轮动的信仰,以及整个团队是否能给予有效支持。

法律声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代表十五的投资笔记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不构成十五的投资笔记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一般参考。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十五的投资笔记不对任何依赖于本资料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