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表示将尽快开始实施重组,以在短期内控制碳纤维业务部门的运营亏损以及对SGL的影响。由于大规模的重组,公司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将产生约5000万欧元的一次性现金效应。
去年2月,SGL本考虑完全出售碳纤维业务,但经过一年的深入评估,认为这一方案不可行,因而决定通过重组来遏制运营亏损,减少对集团整体业绩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日本等国家的碳纤维制造商纷纷扩大产能,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例如,中国的中复神鹰、光威复材等企业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以较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加剧了全球碳纤维行业的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SGL Carbon的盈利空间。
来自日本的两家碳纤维巨头表现亮眼。2024财年,东丽和帝人在多个业务板块中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是碳纤维和复合材料业务的强劲表现,为整体营收和利润带来了积极推动。
据东丽财报显示,航空航天领域的复苏成为推动公司碳纤维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航空公司恢复采购需求,东丽的碳纤维材料订单增长显著。风力发电作为另一核心应用领域,也为东丽碳纤维材料提供了可观的增长空间。对于帝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块的增长得益于其在航空和汽车应用市场的需求恢复。航空市场的复苏,特别是在商用航空领域的碳纤维需求增加,成为了帝人上半年财报中的亮点。
SGL Carbon此次重组碳纤维业务,标志着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和内部挑战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面对风电市场需求下滑、全球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公司选择缩减亏损业务,聚焦于高附加值领域,以确保长期竞争力。
未来,SGL Carbon可能会继续调整业务结构,甚至进一步剥离非核心资产,以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市场。对于全球碳纤维行业而言,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亚洲企业的崛起,正逐步改变全球市场的供需关系。
总体而言,SGL Carbon的这一举措是短期阵痛,但可能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公司能否成功转型,将取决于其在高附加值碳材料市场的布局和执行能力。
(转自:复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