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浪财经 康路 发自巴西贝伦
去巴西报道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期间,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我重度依赖两个出行APP,Uber和99。无论是从住所到会场,出门采买或参加活动,我会同时打开两个App,哪个响应快就使用哪个。
两个App的使用体验很不一样,我常驻纽约,打开Uber, 就是熟悉的页面,几乎全球统一,定位准确,响应敏捷。我几乎不用跟司机用语言沟通。99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是实时的AI语言翻译功能,虽然我不会说葡萄牙语,但是和司机沟通的对话框里会自动把葡萄牙语翻译成英文,便于实时交流和沟通,适合海外出行人士。
一位来自圣保罗的年轻用户告诉我,Uber 的价格更可预测,因此她更常使用 Uber。不过,她也理解许多用户出于预算限制或者所在区域覆盖不足的原因,会更倾向于使用 99。出行只是巴西故事的开端,而新战场正在延展至外卖市场。
今年4月,滴滴宣布在巴西重新上线餐饮外卖服务。程维宣布,到2026年6月前将向外卖领域投资20亿雷亚尔,是最初计划的两倍。从2018年入股当地出行公司99,次年全资收购,到如今的持续加码,滴滴能否在新战场赢得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呢?
地头蛇iFood为何难以撼动
Uber和滴滴都曾经在巴西尝试做外卖,但几年后相继退出,核心原因是巴西已经存在的绝对龙头iFood,市占率高达80%。
住在巴西里约的安娜表示,多款外卖中iFood使用最频繁,“原因很简单,上面的餐厅最多。”
iFood 成立于 2011 年,依托母公司 Movile 的资金与运营能力,在智能手机普及时期迅速扩张。通过与餐厅的深度绑定在早期便形成庞大的供给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iFood 在 App 订餐体验、配送体系和运营能力方面不断升级。
iFood 的优势可以从三个部分理解。首先,它与数十万家餐厅之间的合作体系非常完善。其次,排他协议使竞争平台难以获得足够的供给密度。最后,多年运营让 iFood 成为绝大多数消费者心目中的默认选项。在这种格局中,新玩家难以迅速建立规模。
尽管 Uber 在疫情期间曾迎来短暂增长,但和第一名相距甚远,市占率徘徊在10% 左右再加上2022 年,巴西出台联邦法,要求平台为外卖员提供意外险、死亡险、感染新冠后的经济援助,以及必要的防护用品。随着成本增加,Uber 难以继续维持外卖业务,只能关闭在巴西的 Uber Eats,并把资源投入超市杂货配送。这一业务由大型零售集团主导,不存在排他问题,合作环境更加友好。
滴滴在 2023 年暂停 99 Food,也与 Uber 的判断类似。在当时的巴西外卖市场,突破口几乎不存在。
为何重新入场:结构裂痕和市场机遇
如今的巴西外卖市场正在出现新的变量。首先,市场仍然处在快速扩张阶段。根据 Euromonitor 的数据,2023 年外卖市场规模达到 1390 亿雷亚尔,但外卖用户只占全国人口约三成,渗透率仍然偏低。在 2019 年到 2023 年的五年时间里,巴西外卖的年均增长率稳定在 15% 到 20% 的区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其次,iFood 一家独大的格局正在引发越来越多质疑。骑手群体长期抱怨收入低、保障少、工作时间长,而餐饮行业也不断批评 iFood 的排他协议,认为其压缩了竞争空间。巴西酒吧和餐馆协会执行主席保罗·索尔穆奇公开撰文称,“当一家企业占据接近八成市场份额时,反竞争风险会迅速上升,不利于商业模式多样性和消费者选择”。
市场上出现的结构性裂痕给新玩家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
滴滴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在一个长期由垄断规则主导的行业中,为餐厅和外卖员带来更合理的利益分配,并让消费者获得更实惠的价格。这一表态在当地餐饮行业引发一定共鸣。
但iFood也在积极防御,宣布将在 2026 年 3 月前投入 170 亿雷亚尔,这是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投资。同时,iFood 与 Uber 开始在入口层面进行整合。在贝洛奥里藏特率先启动的测试中,用户在点外卖时可以直接在页面呼叫 Uber,而 Uber 应用也将新增 iFood 页面。这一双向嵌入被业内视为在滴滴和美团入场之前提前设防。
这一合作的背景还与资本层面密切相关。前 iFood 董事长 Fabricio Bloisi 已出任 Prosus 的全球首席执行官,而 Prosus 不仅是 iFood 的控股方,也曾是 Uber 在拉美扩张的重要投资力量。资本和管理层之间密切关联,使两家公司在竞争压力增加时更容易达成一致行动。
滴滴凭什么再战
与几年前相比,滴滴此次重新进入巴西外卖市场已经具备完全不同的基础条件。
关键之一,是在拉美第二大市场墨西哥积累的运营经验。滴滴在墨西哥深耕多年,采用从中小城市包围大城市的方式,通过更便宜的快车和摩托服务切入市场,在部分核心城市实现对 Uber 的赶超。2019年上线 DiDi Food 后,滴滴将出行、外卖和支付三条业务进行联动,通过运力复用降低配送成本,通过支付返现提升用户留存。随着这些策略逐步成熟,滴滴覆盖了超过70座城市,月活用户达到1600万,拥有50万骑手,并与9万家餐厅建立合作。
与此同时,滴滴在巴西已经拥有此前不具备的两轮运力基础和用户基础。2024年,99用户总数突破5500万,平台注册司机数量超过150万,其中摩托车骑手70万。网约摩托车99Moto自2022年初上线以来,已在巴西完成10亿次订单,覆盖了巴西3300多个城镇。
在一个高度依赖摩托车完成短途与末端配送的国家,庞大的骑手网络意味着外卖配送不需要从零搭建,可以直接将现有的出行运力转化为配送能力,在成本结构和响应速度上形成一定优势。
虽然滴滴此次具备更强底层能力,但巴西外卖市场的复杂性仍然带来不小挑战。iFood 在巴西的市场集中度远高于墨西哥的竞争格局,这种长期形成的用户心智和餐厅黏性不会轻易松动。
居住在圣保罗的当地人贝娜兹坦言,自己习惯了iFood 的“大而全”,不太会轻易迁移到别的平台,“除非能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她坦言,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时曾经使用过滴滴和美团,如果是这两家企业的巴西版,也许会处于好奇尝试一下,但能否留存,取决于两家企业在巴西深耕的程度,“不仅仅是折扣多少的问题。”
她举例称,考虑到iFood被广泛投诉的骑手低薪问题,如果另一家平台能够有更好的价值观,或者能够在垂直门类里提供更多选项,比如集中提供更好的亚洲餐饮,也许她会想要长期使用。
同时,滴滴寄予厚望的“运力复用”模型在落地过程中也需要在不同城市的交通规则、安全标准和劳动监管之间找到平衡,而这些制度性约束在拉美不同市场之间差异显著。滴滴在巴西的扩张节奏将受到配送成本、骑手收入预期和餐厅抽佣结构等因素共同影响。
尾声
从贝伦到戈亚尼亚,再到贝洛奥里藏特,巴西新一轮平台竞争的序章才刚开启。
过去近十年稳坐头部的 iFood 依旧强势,这家由 Prosus 控股、带着海外资本背景的本土巨头,第一次面对来自中国平台的双重逼近。竞争也从单线变成多线,滴滴和美团带来完全不同的运力体系和供应链逻辑,让市场变得“不再单调”。
餐厅、骑手和监管者也在重新评估这场新的力量变化。餐厅在算成本与抽成,骑手在比较收入和工作节奏,监管层则试图看清平台经济下一步是否会走向更多元还是形成新的集中度。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利益平衡点,行业的版图因此开始重新排列。
变量已经出现,而最终的答案,远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