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新数据公布,5家险企不达标!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王笑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6.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4.3%。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40.8%、175.5%、246.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2.9%、118.9%、216.7%。整体来看,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偿付能力是评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保险公司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由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风险综合评级三项指标构成。按照监管要求,险企偿付能力达标须同时满足三个关键指标:一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二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三是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172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数据。其中,14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达到了AAA级别;4家保险公司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偿付能力不达标;1家保险公司因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偿付能力不达标。
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风险综合评级是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综合风险评价,综合考虑了保险公司的各类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以评估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状况。风险综合评级被分为A、B、C、D四个级别,又细分为AAA、AA、A、BBB、BB、B、C、D八个级别,其中AAA类最高、D类最差。
从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本次风险综合评级有14家险企达到A类最高的AAA级,分别为中国人寿寿险、友邦人寿、中英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中意人寿、中国人寿养老险、平安健康、国民养老、中国人寿财险、英大泰和财险、中银保险、东京海上日动、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以及中远海运财险。另有4家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分别为前海财险、安华农险、亚太财险和华汇人寿。
对于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情况,安华农险表示,主要原因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目前,根据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有关整改工作。
前海财险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公司今年前两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连续为C类。根据风险综合评级相关评分标准,主要扣分项为偿付能力、经营状况及人员变动。评估期内,针对上述问题,该公司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强化成本管控、提升产品运营,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以期提升风险综合评级,确保偿付能力充足。
根据亚太财险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88.32%的股权处于被冻结、被质押状态。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亚太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15.39%。亚太财险表示,该公司对波动异常的指标进行回溯分析,明确成因并进行完善,在不断夯实经营基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力争改善各项指标。
华汇人寿是唯一一家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尚未完成,2022年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类变为C类。针对风险综合评级的结果,华汇人寿称,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第一,对当前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及原因、可能面临的监管措施持续进行分析、检视和更新。第二,控制存量风险,结合“推进合规三年行动”,对暂未关闭的风险点进行持续梳理和改进,预防和监测增量风险。第三,持续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修订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不断完善偿付能力风险管控手段,根据关键内部控制点及年度的关键风险指标加强对各项子类风险的监测,及时评估和报告。第四,结合内网偿付能力监测管理系统,对重点指标进行持续分析和监控。
除了上述4家保险公司,还有1家人身险公司因偿付能力未满足监管要求,偿付能力不达标。根据长生人寿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第三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38.9%、61.3%,分别较上季度下降68.3个、70.3个百分点。对此,长生人寿解释道,在实际资本方面,受到季度利率跳升的影响,长期利率债账面价值大幅降低;同时,准备金折现率的下降使得偿付能力准备金增加较多。因此,偿付能力未达标。“股东方高度重视公司偿付能力问题,已加快推进资本补充的相关工作,尽快解决偿付能力问题。”长生人寿表示。
偿付能力总体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1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由“红”转“绿”。根据华安财险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由C类提升至B类,成功摆脱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困境。
华安财险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被通报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主要是战略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存在一定风险。自2024年成立扭亏增盈与风险化解工作组以来,该公司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压实各级管理责任。比如,合理制定经营目标、强化过程纠偏与考核引导,优化业务结构以增强承保盈利能力,实施分支机构“一司一策”以推动差异化发展,提升投资风控能力,并安全、稳健、审慎地开展资金运用,有序整改监管指出的问题,逐条化解存量风险,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趋势。同时,增资扩股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治理风险有序化解。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今年坚决贯彻党建引领,全面依法合规,围绕“四新三理”和“三个导向”,切实落实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持续增强风控服务能力,以强总部、一司一策、一人一策、强省会、客群经营及多元化销售链接为抓手,推动全系统“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目前,华安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稳定在150%以上,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已提升为B类。
87%险企实现盈利
尽管整体来看非上市险企偿付能力保持在较为稳健的水平,但第三季度,近七成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应理性看待偿付能力波动。偿付能力普遍下降并不代表保险公司经营普遍恶化,而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使资本计量更审慎地体现。当前,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
为了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从外源性、内源性两方面持续发力。
在外源性方面,今年以来,中华联合人寿、国富人寿、鼎和财险、国联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三峡人寿等险企公布了增资计划;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等10余家险企先后发行了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等。
在内源性方面,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较为平稳。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在3%及以上的保险公司超过90家,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富邦财险,为22.77%。
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分析称,前三季度,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约18%,红利和成长板块轮番上涨带动赚钱效应持续释放,这为险企权益投资收益跃升创造了核心条件。得益于投资端走势向好,87%的险企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