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悬空、国资入股告吹,山科智能面临多重挑战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之星

  智能水表行业备受瞩目的国资入股“重头戏”,最终以交易终止收场。日前,山科智能(300897.SZ)公告显示,公司原计划引入湖北长江航天科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长江航天”)作为控股股东,因未获国资监管机构批准,交易宣告终止。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交易推进过程中,公司原实控人一致行动关系到期解除。

  此外,山科智能最新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在业绩滑坡之际,公司股东减持套现,这家曾被视为智慧水务领域的标杆企业或面临多重挑战。

  01.国资入股落空

  山科智能一项历时近四个月的国资入股计划,最终因未能跨过国资审批的“门槛”而宣告终止,

  2025年11月7日,山科智能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股东钱炳炯、岑腾云、季永聪、王雪洲、胡绍水、晟捷投资、李郁丰、晟盈投资联合发出的《告知函》,确认其与长江航天之间关于控制权变更的全部交易安排正式终止。

  根据原定计划,相关股东拟向长江航天合计转让占公司总股本19.70%的股份。此外,为配合此次控制权转移,钱炳炯、岑腾云、季永聪、王雪洲、胡绍水等五位股东还同意,在股份交割完成后的36个月内,放弃其所持剩余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以确保长江航天在未全面收购的情况下获得稳固的控制地位。

  据了解,长江航天的实际控制人为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这也使得本次交易必须通过有权国资监管审批。然而,在长达近四个月的等待与沟通后,该交易始终未能取得批准,导致《股份转让协议》无法生效。基于此,各方于11月7日签署《解除协议》。

  证券之星注意到,本次交易中的受让方长江航天的背景备受市场关注。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25年6月。也就是说,公司成立仅一个月后即启动对山科智能的收购,时间上的高度衔接令外界推测其或是为此次交易专门设立。

  股权结构信息显示,武汉航天新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武汉航天”)与湖北长江临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长江临芯”)各持股40%,且双方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形成共同控制;湖北长芯科技合伙企业则持股20%。

  进一步穿透股权关系可见,上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亚军在长江航天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不仅在长江航天担任董事职务,还通过两条路径深度参与其资本架构:一方面,其执掌的临芯投资持有股东方“长江临芯”40%的股份;另一方面,他也是第三大股东“长芯科技”的第一大持有人,持股比例达35%。

  山科智能也曾在相关公告中明确表示临芯投资为公司战略投资人角色,李亚军被视为推动交易的关键人物。事实上,临芯投资早在2025年3月已通过旗下基金从山科智能原股东处受让了5%股份,显示出其对山科智能的持续布局意图。

  然而,在交易推进过程中,李亚军突生变故。媒体报道显示,李亚军在9月末10月初已被留置。9月24日,他担任总经理的上市公司重庆路桥也已发布公告,称其“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行职责”。

  就在股权转让事宜推进过程中,山科智能自身的控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公司原实际控制人签订的一致行动协议于2025年9月27日到期后自动解除,且未续签。公司由此从具有共同控制人的状态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的治理阶段。

  02.前三季度净利润“腰斩”

  在国资入股落空的同时,山科智能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2025年前三季度,山科智能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下降22.56%;归属净利润0.26亿元,同比下降59.34%。扣非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下降59.25%。毛利率同比下降4.43%至36.02%。

  证券之星注意到,山科智能的盈利下滑拐点早在2024年第三季度便已出现。此后,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双双告负。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1%,至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锐减79.26%,为473.67万元;扣非净利润也下降74.62%,至522.51万元。

  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山科智能并没有在三季报中提及。从半年报数据中可以看到,公司业绩承压背后,各业务板块全线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山科智能的主营业务是研制智慧水务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智能远传水表及计量传感器、智慧水务管网设备、智慧水务(水利)软件及系统。

  其中,智能远传水表及计量传感器作为公司的支柱业务,贡献了近八成的营业收入。然而上半年,该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2.9%至1.87亿元,毛利率也同步下滑3.04个百分点。这项核心业务承压或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与此同时,公司另外两项业务虽保持高毛利,但因其营收规模过小,难以对冲支柱业务下滑。其中,智慧水务管网设备的毛利率高达60.09%,同比提升2.91个百分点,但其营收仅为2217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不足一成;而智慧水务软件及系统业务的毛利率也达到54.45%,营收为349.2万元,占比仅1.48%。这两大高毛利业务由于体量较小,对整体利润的拉动作用或十分有限。

  业绩承压之下,山科智能也通过控费来降本增效。证券之星注意到,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2.06%,降幅显著高于销售费用。然而,对于山科智能在半年报中表示,智能水表的研发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推进各项技术发展和技术更新较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对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短期控费对未来成长性产生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受到市场关注。

  此外,山科智能主要销售对象为各地区水务公司,通常为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虽然客户整体信用状况较好,但随着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应收账款规模也高居不下。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为3.791亿,与当期营收规模相当。较大规模的应收账款增加了管理压力及坏账损失的风险,且占用公司流动资金规模。报告期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858.7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期内,作为实控人之一的晟捷投资与晟盈投资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实施减持。其中,晟捷投资减持897478股,减持均价为25.28元/股,经计算,该股东此次减持套现约2268.82万元;晟盈投资同期减持694974股,减持均价为25.61元/股,套现金额约1779.83万元。综上,晟捷投资与晟盈投资此次减持合计套现金额约为4048.65万元。

  面对核心业务收缩、控制权悬空、国资入主失利的现状,山科智能的发展路径充满变数。公司是将在无实控人的状态下摸索新的战略方向,还是会迎来新的“白衣骑士”?证券之星降持续关注。(本文首发证券之星 夏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