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小洁
三季报显示,A股上市城商行业绩呈现整体稳健、个体分化态势。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17家A股上市城商行营业收入合计为3931.68亿元,同比增长5.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1710.89亿元,同比增长6.94%。整体业绩稳健增长的背后,具体座次明显变动。
从近期密集举行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和机构调研情况看,城商行的“成长底色”备受关注,其特色业务与区域优势等核心优势巩固,以及资产质量管控等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头部梯队座次生变
今年前三季度,17家上市城商行中10家营收超百亿元。其中,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超过500亿元,分别为664.42亿元、544.65亿元、508.7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83%、8.32%、-1.08%。南京银行、上海银行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前三季度营收均超过40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79%、4.04%。
从头部五家城商行的座次变动来看,相较于去年前三季度,江苏银行稳居首位,宁波银行从第三位跃升至第二位,南京银行则超越上海银行,位列第四位。
潘悦 制图此外,重庆银行依托10.40%的同比增幅,跻身营收百亿阵营。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九个月,重庆银行实现净利润51.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90亿元,增幅10.42%;实现营业收入117.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06亿元,增幅10.40%。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贵阳银行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承压,不仅跌出营收百亿阵营,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还出现同比双降。三季报显示,该行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4.35亿元,同比下降13.7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5亿元,同比下降1.39%。
贵阳银行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被问及营收大幅下降具体原因,该行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利息净收入和非息收入减少两方面所致。一是该行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叠加LPR利率下行带动信贷资产利率下降,以及存量资产利率调降、债务置换等因素,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且因付息成本压降成效具有滞后性,目前利息支出压降幅度未能完全对冲利息收入下降影响,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二是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较多。
“预计前述影响利息净收入和非息收入的主要因素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仍将持续,本行将努力提升经营发展质效,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金融市场交易能力,强化成本管控,稳定营收水平。”贵阳银行表示。
核心优势备受关注
从城商行近期业绩说明会和机构调研情况来看,市场尤为关注银行如何持续夯实自身核心优势。
11月11日至12日,宁波银行接受十余家外资机构调研。该行在回应“如何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时表示,公司坚持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主动适应经营环境变化,持续积累差异化的比较优势,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包括深化经营主线,推动持续发展;强化专业经营,夯实核心优势;加快科技转型,赋能经营管理;守牢风险底线,确保平稳运营。
11月13日,北京银行举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在互动交流环节,儿童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等该行特色业务均被问及。针对科技金融,北京银行行长戴炜表示,该行坚持特色化发展,持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围绕科技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不同阶段,打造了全周期、接力式的产品矩阵。相比同业,北京银行的优势不仅在于产品,更在于支撑产品高效落地的整体体系。
同日,在由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主办的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三季报集体业绩说明会上,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在回应未来如何巩固该行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差异化优势时表示,上海银行正在整合政府、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渠道资源,构建适配的生态赋能体系,并整合外部技术资源优化该行风险管理逻辑与能力,实现该行在“五篇大文章”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为地方性银行的关键竞争力,区域优势始终是市场聚焦的重点。
在齐鲁银行2025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及近年来县域业务对该行发展贡献突出,如何继续巩固既有优势。齐鲁银行行长张华表示,今年以来,县域机构贡献度保持提升。一是强化产业实地走访调研,制定山东省、天津市产业地图,精准梳理经营区域内县域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集群,有计划、有目标推动县域客群拓展和批量项目落地。二是不断延展县域金融服务深度,拓展县域网点分布,优化无还本续贷制度,升级县域特色信贷产品,创新“一县一品”服务模式,精准识别和服务有真实融资需求的县域客户。三是持续深化“政银担”合作,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三方增信、分险、赋能作用,围绕农业产业链拓展服务场景与产品创新,不断加大县域金融服务供给。未来,齐鲁银行将聚焦特定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县域金融服务方案,以灵活化机制和特色化服务应对市场竞争,巩固县域业务的良好发展态势。
持续强化风险管控
上市城商行整体资产质量表现稳健。Wind数据显示,17家上市城商行不良率均在1.8%以下,其中7家在1%以下。具体来看,成都银行以0.68%的不良率位居最低;浙江两家城商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均为0.76%;厦门银行紧随其后,不良率为0.80%;江苏三家城商行苏州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分别为0.83%、0.83%、0.84%。
环比变动来看,成都银行、长沙银行不良率较半年报略有上升,分别由0.66%、1.17%升至0.68%、1.18%。另有7家银行不良率与半年报持平,8家环比下降。其中,贵阳银行、西安银行降幅最为显著,均下降7个基点,分别降至1.63%、1.53%。
“面对经济周期起伏和国内外局势变化,银行资产质量管控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宁波银行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将积极应对经营环境变化,聚焦重点领域,坚守风险底线。一方面,依托行内特色的“四化五帮”服务体系,精准助力经济重点领域,努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工作,同时紧跟内外部经济形势及政策要求,严格授信准入,实施审慎稳健、务实高效的授信政策。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全流程信用风险管理,依托金融科技提升风险监测体系,夯实系统工具“数字化”基础,坚持流程风险管控与效率提升并重,为全行稳健经营保驾护航。公司资产质量预计将继续保持在行业较好水平。
在南京银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出,该行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下降,是否暗示着银行可能通过释放拨备来平滑利润,削弱了未来风险抵御能力。南京银行表示,今年以来,该行一方面持续优化客户策略和风险策略,聚焦优质客群,严把风险入口关,全行客户结构稳步优化、新增授信质量持续提升,为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坚持资产质量严管严控,加大风险预警、排查及处置力度,做实风险客户分层分类管理,风险底数较为扎实,处置推动较为有力,在三季度有效处置了部分存量风险资产,使得三季度末不良率有所下降。下阶段,该行将延续上述控新降旧系列措施,适时、动态调整客户策略、风险策略,前瞻主动应对未来的风险挑战,持续强化风险管控,有信心保持主要风险指标平稳运行。
贵阳银行也在业绩说明会上被问及不良率下降的原因和未来如何确保资产质量持续稳定。该行同样表示将持续加强资产质量控制,保持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预计未来资产质量将继续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