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惠民保升级:保额最高超400万,购买要注意啥?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来源:中新经纬

  近日,多地2026版惠民保产品开放投保。其中,多款惠民保产品升级保障,如扩大特药目录、降低理赔门槛、增加门诊与健康管理服务等。

  近年来,百万医疗险的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拓展,短期重疾险等短期人身险产品也推陈出新。面对行业竞争,惠民保如何保持吸引力?

  保额提升,特药责任扩展

  公开信息显示,自9月份以来已有“惠琼保”2026版(海南省)、“龙江惠民保2026版”(黑龙江省)、燕赵健康保(原冀惠保,河北省)等多款产品上线,并均在此前版本上进行升级。

  惠民保雏形产品2015年在深圳上线,2020年,惠民保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开,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保险公司商业运作、居民自愿参保的补充医疗保险产品。

  保费方面,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已更新2026版的惠民保一年保费在59元至299之间。整体看来,多数惠民保产品保费与去年持平,部分产品根据保障情况分版本对保费进行调整。例如,燕赵健康保升级版一年保费为168元,2025版冀惠保价格最高的臻享版一年保费为126元,但基础版保费下降,由2025年的一年99元变为一年88元。

  还有部分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价。例如“安徽惠民保2026版”,成人一年保费138/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低至100/人,家庭一起参保满3人或3人以上的,成人还可享受95折优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告诉中新经纬,惠民保不再以低价为卖点,核心原因在于其本质是一种商业健康险,因此需要遵循商业逻辑。监管部门也要求惠民保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当遵循“风险对价原则”,不能一味内卷。

  保额方面,多款产品较去年有所提升。中新经纬查阅资料发现,2025年惠民保产品的保额普遍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目前已经上线的2026版惠民保产品中,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累计保额2025年度的300万元升级至350万元;2026年度“天一甬宁保”(宁波市)总保额从300万元提升至320万元;“镇江惠民保2026”升级版的保额可达412万元2025版产品的最高保额为400万元

  从具体保障来看,多款惠民保产品扩展特药责任,覆盖特药种类提升。例如,海南“惠琼保”将特药目录扩容到115种,并在指定医院试点一站式结算;2026版“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药目录扩容,覆盖87种病种,药品清单增至159种;河北医惠保的保障责任覆盖国内60种特药,35种海外特药。

  李文中认为,扩大特药覆盖,可以提升消费者对特药的可及性与可得性,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充分的保障。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惠民保扩大特药覆盖便于特药进入市场,也为医药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惠民保扩大特药覆盖会增加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这要求保险公司做好风险防控。

  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告诉中新经纬,扩大特药覆盖品种对行业而言,可以促进商业保险与医保形成互补机制,推动“医保腾空间、商业险补不足”的结构优化;推动医药、保险、医疗服务的协同创新,如“药企直付+保险报销”模式的探索。

  朱俊生表示,对消费者而言,特药费用往往是医保之外的主要负担,扩大特药覆盖有助于显著降低重病患者的经济压力,让消费者能够切实感受到“保障真有用”,增强对惠民保的信任与续保意愿。

  此外,还有惠民保产品在责任和服务上升级创新,建立免赔额动态调节机制。例如,惠琼保2026版建立免赔额与赔付记录联动机制,对连续参保且未发生理赔的参保人适当降低免赔额“龙江惠民保2026版”保险条款明确,医保政策内个人自付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启动条件,由基本医保报销达到最高支付限额优化为免赔额1.5万元。

  在李文中看来,惠民保产品的上述变化对行业发展最显著的影响是保险公司之间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惠民保不断加强同基本医保合作,实现即时结算、数据共享之后,产品设计更科学合理,多版本和差异化定价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同时,这也能使惠民保真正能够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图 来源:包图网

  选购需注意“既往症”、责任免除条款

  与惠民保类似,当前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也能用百元保费撬动百万保额。

  据公开信息,2025年更新的多款百万医疗险产品的保额已可以达到600万元,保障范围不仅包括特药、门诊手术、透析放疗等特殊门诊费用,多款产品还新增了“恶性肿瘤二次诊疗”等增值服务,较惠民保的保障范围更广。

  此外,今年以来,多家险企推出1年期的短期重疾险产品。该类产品一年保费几百元,保障可涵盖超百种重疾,但保额较低,部分1年期的重疾险部分可选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

  面对百万医疗险以及其他具有性价比的短期健康险产品,惠民保的吸引力何在?

  在李文中看来,相比百万医疗险和短期重疾险,惠民保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是允许带病投保、无年龄限制,对老年群体及非标体人群友好;二是价格相对便宜,能让更多人消费得起,从而享受医疗保障,缓解看病贵的压力。

  朱俊生认为,尽管百万医疗险、短期重疾险等高性价比产品层出不穷,惠民保仍然拥有独特的制度型优势。例如,惠民保无健康告知、无门槛,可覆盖高龄人群和慢病患者,是典型的普惠保障;由地方医保局指导或联合推动,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并且与医保数据联通,数据核实与理赔速度优于普通商业险等。这些特征使惠民保在保险体系中承担“兜底”与“补位”的角色,而非与商业保险“正面竞争”。

  李文中指出,消费者选购惠民保时,还需重点关注合同中对“既往症”的定义和责任免除条款,尤其老人和带病人群,应优先选择条款相对宽松的产品。同时,消费者要注意免赔条款,如果设置多项免赔条款,那么实际保障可能缩水。总之,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选择价格合适又能够帮助自己有效进行健康风险分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