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 蒋露瑶
10月24日至26日,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举行。会议期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对话新浪财经,就企业ESG实践创新与中国ESG标准如何与国际接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中国企业在ESG的认识和实践上都有很大提升
当被问及不同所有制企业在ESG实践中有何创新时,彭华岗指出,无论是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ESG的认知和实践上“都有非常大的提高”。而最重要的创新路径在于“怎么用好自己的核心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
他援引本次年会发布的《2025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中的案例进行说明。
以民营企业腾讯的“分分捐”为例,该产品利用技术优势,动员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使得用户能够很容易地贡献一份心意,且能追踪到募捐款项的用途。彭华岗认为,这是腾讯将其技术优势与社会责任实践有机结合的体现。
彭华岗同时提到,也有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ESG理念的践行,例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在长江大保护中担当生力军,被国家发改委明确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企业后,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创新开展生态修复、城市废弃物综合治理、智慧长江监测等系统治理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形成“两园一链”模式。
“本次会议的举办地首钢园,其搬迁和改造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ESG实践”,彭华岗表示。作为曾在首钢工作十余年的“首钢人”,彭华岗介绍,首钢搬迁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使能耗大幅降低20%-30%,并将旧工业设施如风机房、除尘漏斗等改造为酒店和现代办公空间,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入驻。
他还补充了中盐集团“点穴成金”的案例,将开采后的废弃盐穴用于储能和储备石油、天然气,同样是利用核心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典范。
中国ESG建设与国际接轨,也要立足本土
针对新浪财经提出的中国企业ESG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及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问题,彭华岗表示:“ESG不是西方语言,是国际语言。”它源于联合国推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特点在于更强调标准化、通用性、体系化和评级评价,旨在“从资本向善推动商业向善”。
他认为,当前中国的ESG建设,其源头与国际是接轨的,但同时必须“立足本土”,结合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本土议题。
对于国内外评级机构的差异,他认为这并非对错问题,而是视角不同。“国际上比较知名的评级机构,如明晟,更在乎的是财务重要性;晨星,它更在乎的是风险重要性。而央视进行ESG评价时,则更强调影响重要性。”
“企业的行为会产生外部效应,其中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彭华岗阐释道,“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尽力减少负外部性,增强正外部性。”他强调,这一追求与财务重要性视角“殊途同归”,共同的底层逻辑在于:企业不能仅以利润为目标,而必须将其行为对政府、社区、员工、供应商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综合影响纳入决策核心。
在此理念下,中国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标准。他提到,去年底财政部联合九部委发布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该准则基于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国际准则但又不完全照搬,关键就在于强调了“双重重要性”,即同时关注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
彭华岗强调,践行ESG要“回归初心”,即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作为企业粉饰自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