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行净利增10%中收反降27.6%成短板 高速扩表下贷款及投资业务违规被罚220万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徐佳

  刚刚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商行重庆银行(601963.SH、01963.HK)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2025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10.4%;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48.79亿元,同比增长10.19%。

  继7月末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大关之后,截至2025年9月末,重庆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0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39%。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5203.8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8.1%。

  受益于高速扩表,2025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15.22%。但同时,该行中间业务承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59亿元,同比减少27.6%,成为短板。

  不过,高质量发展绝非仅靠规模驱动,更需依靠合规护航与风控筑基。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就在三季报发布两日前,10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因存在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等违法违规行为,重庆银行被罚款220万元,一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资产总额九个月增近20%

  10月24日晚间,重庆银行发布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48.79亿元,同比增长10.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8.65亿元,同比增长11.16%。

  按季度划分,2025年前三个季度中,重庆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81亿元、40.78亿元、40.81亿元,同比增长5.3%、8.54%、17.38%;净利润16.24亿元、15.65亿元、16.9亿元,同比增长5.33%、5.46%、20.54%。

  其中,在上年同期净利润增速不足3%的情况下,2025年第三季度重庆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20%,单季度净利润及增速均达到该行自2021年2月A股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发布三季报的同时,重庆银行再次推出分红计划。该行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人民币1.684元(含税,下同),以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普通股总股本34.75亿股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5.85亿元,占该行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11.99%。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已是重庆银行连续两年推出三季度分红。包括本次分红在内,A股上市以来,重庆银行累计将派现74.6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继7月末资产总额首次超过万亿元之后,截至2025年9月末,重庆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0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1.08亿元,增幅19.39%。

  截至2025年9月末,重庆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5203.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7.68亿元,增幅18.10%。其中,公司贷款3990.19亿元,个人贷款992.90亿元。

  截至2025年9月末,重庆银行客户存款5542.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01.28亿元,增幅16.90%。其中,定期存款4166.72亿元,活期存款966.79亿元,保证金存款236.78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9月末,重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8.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1亿元;不良贷款率1.1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8.11%,较上年末上升3.03个百分点。

  被指贷款“三查”不尽职

  加快信贷投放推动高速扩表,成为重庆银行业绩增长强劲的主要原因。

  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15.22%。

  此前,重庆银行曾在半年报中披露,2025年上半年,该行净息差1.39%,较2024年全年提升4个基点。

  非息收入中,2025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实现投资收益23.4亿元,同比增长24.89%。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为28.10亿元,同比增长9.90%,成本收入比23.93%,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了该行的利润空间。

  但另一方面,重庆银行也存在短板。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59亿元,同比减少27.6%。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银行的中间业务中,代理理财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减少2.47亿元,降幅59.77%,该行称主要是由于当期理财产品管理费及超额报酬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期,该行银行卡年费及手续费收入3854.5万元,同比也减少23.98%。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56亿元,同比增亏3.29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三季报发布两日前,10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因存在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等违法违规行为,重庆银行被罚款220万元,一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有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贷款“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是信贷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若执行不到位,容易埋下资产质量隐患。投资业务不审慎则说明银行风险偏好过于激进,可能超越了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抑或是投资决策流程和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计量不足。

  上述人士认为,银行高速扩表可能带来短期的业绩亮眼表现,但若缺乏审慎经营理念,可能积累潜在风险,影响长期稳健发展。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全行信贷资产质量有所优化,但截至2025年6月末,重庆银行零售不良贷款规模达到29.9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5亿元,不良贷款率也由上年末的2.71%提升至3.01%。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的不良率分别由上年末的1.49%、5.7%提升至1.77%、6.23%,零售贷款质量波动风险不容小觑。

  此外,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重庆银行资本金消耗明显。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57%、9.67%、12.60%,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31、1.53、1.86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9月末,重庆银行于2022年发行的130亿元规模可转债“重银转债”仅有85.6万元完成转股,因转股形成的股份数量累计为8.05万股,占“重银转债”转股前该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0.0023%;尚未转股的重银转债金额为129.99亿元,占“重银转债”发行总量的比例为99.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