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芝能汽车
德州仪器2025年第三季度的报告出来了:
◎营收达47.42亿美元,同比上升14.2%,环比增长6.6%;
◎净利润13.64亿美元,同比持平,环比增长5.3%;
◎毛利率为57.4%,环比微降0.47个百分点。
德州仪器模拟与嵌入式处理业务均实现环比与同比双增长,工业、汽车及数据中心等主要终端市场表现稳健,库存维持48亿美元,周转天数下降至215天。
当然德州仪器对第四季度指引偏谨慎,预计营收42.2–45.8亿美元,环比下降约7%。
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明确指出,全球半导体复苏仍在继续,但节奏趋缓;汽车市场回归常态,数据中心保持强劲增长,将继续压缩产能利用率以维持库存水平。
德州仪器财报表现
德州仪器第三季度整体表现稳健,季度营收47.42亿美元,同比增加14.2%,环比增长6.6%,超过此前指引区间中值。
毛利率57.42%,虽环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净利润13.64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5.3%。
分业务类型来看:
◎模拟芯片仍是德州仪器的核心收入来源,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7.29亿美元,同比上升15.7%,环比增长8%。模拟芯片广泛应用于工业、汽车、通信与电源管理领域,具有长期需求稳定、客户粘性高的特征。
◎嵌入式处理业务收入7.09亿美元,同比增长8.6%,环比增长4.4%。
◎其他业务部门营收3.04亿美元,同比上升10.5%,但环比下降4.1% 。
从终端市场来看
◎工业领域依旧是公司增长主力,本季度同比上升约25%,环比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尤其在欧洲及北美市场,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及能源设备需求仍维持高位。中国大陆工业市场虽同比增长40%。
◎汽车市场则延续稳健态势,同比高个位数增长,环比增长约10%,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业务均实现环比提升。随着车载MCU、功率管理IC及感测元件需求回归常态化,汽车电子板块在德州仪器营收占比持续扩大。
◎个人电子与企业系统市场在第三季度也展现亮点。个人电子同比增长低个位数,环比增长高个位数,消费电子库存修复与部分AI终端设备拉动。企业系统同比增长35%,环比提升20%,与企业IT基础设施更新及工业计算系统替代周期相关。
◎通信设备市场表现尤为强劲,同比增长超过45%,环比增长10%,数据传输及基站相关器件需求显著反弹,部分受益于AI训练网络扩张与高速互联器件需求增长。
展望第四季度,德州仪器给出的指引显得相对保守。
◎预计营收42.2–45.8亿美元,中值同比增长9.8%,但环比下降7.2%;
◎随着折旧费用上升与产能利用率下调,毛利率将进一步承压,若2026年收入增长势头持续,将重新提升产能利用率以匹配需求。
Part 2
管理层观点与财报会议要点
业绩说明会上,首席执行官Haviv Ilan与首席财务官Rafael Lizard围绕行业复苏节奏、产能管理与资本配置等核心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整体基调保持稳健但审慎。
管理层首先确认,半导体市场的复苏趋势仍在延续,但节奏较年初明显放缓。二季度开局强劲,但随后走势趋于平缓,目前行业总体仅逐步回归趋势线。
公司认为宏观经济与政策不确定性仍在影响工业客户的投资信心,导致部分客户在产能扩张与设备更新上保持观望。不过,去库存阶段已基本结束,下游客户库存处于健康水平,为中期复苏提供了基础。
在市场结构上,工业客户的复苏最具温度差。
◎部分行业订单较为分散,中国大陆工业市场同比增长约40%,但环比持平,反映国内企业在复苏初期后出现暂停观望的现象。
◎汽车业务已恢复至正常水位,所有地区均环比增长,车载半导体内容提升仍是长期增长主因。
◎数据中心成为本轮增长最显著的亮点,预计2025年相关营收将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50%,客户资本支出未见放缓迹象。
公司已将数据中心列为重点投入方向之一,认为该市场将在2026年及以后贡献更大份额。
对于产能利用率下调,管理层解释称,公司在第三季度库存基本持平,因此需在第四季度通过降低产能利用率来维持库存稳定。
当前营收下滑与折旧上升叠加,将使毛利率短期承压,预计第四季度毛利率约在55%左右,将视需求恢复情况在未来6–12个月内调整产能水平。
在折旧与资本开支方面,德州仪器维持此前指引。
◎2025年折旧预计为18–20亿美元,2026年为23–27亿美元,其中多数新增折旧来自新厂区投入。谢尔曼新厂正在顺利爬坡,达拉斯与谢尔曼两座6英寸晶圆厂已进入关闭阶段,相关重组费用约8500万美元,将逐步在成本端体现节约效益。
对于未来几个季度的毛利率展望,CFO指出,在复苏温和的环境下,不会以毛利率为主要经营指标,而将继续聚焦“每股自由现金流增长”。
◎在费用方面,OPEX预计在第四季度与第三季度基本持平,将继续在研发与销售管理费用间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投资工业、汽车与数据中心三大增长领域,同时保持高效率运营模式。
关于市场区域动态,管理层确认第三季度未见二季度那种“提前拉货”现象,中国大陆业务已回归常态节奏。当前订单进度稳定,无明显需求异常。若未来几个月需求改善,公司将灵活调整产能与供应节奏。
在复苏斜率判断上,从此前的“典型陡峭复苏”转为“温和复苏”预期,认为客户行为更趋谨慎,工业端投资决策延后,但汽车与数据中心仍稳中向好,当前复苏仍在中段,预计2026年有望回归长期趋势线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