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全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小小MT4 来源:上海证券报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仲茜)10月16日,随着长江能科成功登陆北交所,江苏镇江迎来2025年第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至此,资本市场“镇江板块”再添生力军,总数达2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3家,数量位列江苏第6位。2025年以来,镇江上市企业增量位列江苏第四,北交所上市增量位列江苏第一。

“从后备企业到成功上市,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和北交所的关心和支持。”长江能科董事长刘建春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江能科深耕能源装备领域二十余年,其上市进程正是镇江培育本土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缩影,也是北交所培育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典范。

深化战略合作,构建资本服务新生态

2025年5月,天工股份登陆北交所,成为江苏年内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时隔5个月,镇江第二家企业北交所成功上市,这背后是镇江与北交所的深度战略协同。2024年,镇江市政府与北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从企业培育、融资支持、资源对接、风险防范四大维度,构建了“政府+交易所+企业”三位一体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天工股份能成为江苏省2025年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离不开北交所的提前介入指导。”天工股份董事长朱泽峰回忆,“在上市辅导阶段,镇江市政府办多次邀请北交所专家团队赴企业调研,针对成果认定、信息披露等问题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企业高效完成申报材料准备,这让我们更深刻感受到战略合作带来的‘红利’”。

北交所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为镇江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一直以来,我们与北交所保持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专题培训、上市沙龙、融资路演等活动,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的协同效应。”正如镇江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凯在长江能科北交所上市仪式上致辞所说,近年来,围绕企业上市全周期服务需求,镇江聚焦北交所上市培育,持续落地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包括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上市专场培训,深度拆解上市政策要点与规则流程,全方位提升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与对接能力;组建包含沪深北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专家咨询委员会,把专业力量融入本地上市培育体系,建立常态化走访服务机制,深入企业“问诊把脉”,“一对一”破解上市堵点难点;主动搭建面对面交流对接平台,组织优质后备企业走进北交所,打通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直达通道”。

北交所华东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江的企业活力与产业基础,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镇江优势主导产业,助力更多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聚焦“专精特新”,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技术升级的新起点。长江能科将以这次北交所上市为契机,将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年产1500吨重型特种材料设备及4500吨海陆油气工程装备项目,更好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长江能科总经理刘家诚介绍。

在镇江,像长江能科这样凭借硬核技术“出圈”的企业不在少数,背后体现的是镇江市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的缩影。近年来,镇江市深入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牢牢把握“四群八链”主攻方向,扎实开展“产业强链”行动,今年上半年,镇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四群八链”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3%、8.1%,装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5%、14.3%,汽车制造业、船舶航空航天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17%,产业根基愈发强健。

这其中,一批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尤为亮眼,成为当地“名片”。作为钛及钛合金新材料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天工股份创新研发的“短流程制备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材料”技术,实现了钛合金材料高强高韧高耐蚀关键特性首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市值达到了125亿元,位居北交所第五。三维装备作为国内粮机输送装备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研究领域覆盖高分子材料、超高分子材料、橡胶、金属制品,实现了从码头装卸运输、粮食加工到畜牧养殖和食品加工等产业链覆盖,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第一。

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壮大,并非偶然的“单点突破”,而是镇江精准锚定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深耕“专精特新”培育的必然结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倾斜与体系化培育,建立“小巨人”企业、“小进规”潜力企业、专精特新优质企业拟上市“三企”培育库,实现分层培育、能级跃升。随着众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加速集聚,镇江制造业得以构筑起专精特新的产业集群,为“产业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金融赋能,筑牢上市后备新支撑

除一批已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上市公司之外,镇江还有超750家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和100家上市后备企业蓄势待发。上市后备企业中,有接近一半的企业拟进军北交所,超六成的企业为“专精特新”属性。从行业分布看,多数聚集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既鲜明彰显新质生产力特征,又与北交所的景气赛道高度契合。

为加快资本赋能上市后备企业,镇江依托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推进设立市级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重点投向新能源、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质后备企业,覆盖Pre-IPO(预上市)等关键阶段,充分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作用,解决企业上市前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对接资本市场。

从“半年两企”登陆北交所的突破,到100家后备企业的蓄势待发;从“三位一体”资本服务体系的构建,到“专精特新”的持续培育,资本市场“镇江板块”正以扩容提质的良好态势,成为实现产业强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面向未来,随着与北交所合作的持续深化、金融赋能力度的不断加大,将有更多镇江“专精特新”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为镇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