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来源:金融时报

  10月15日,央行发布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重点数据梳理如下:

  1. 2025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

  2.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3. 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4. 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32.18万亿元,同比增长8.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24.94万亿元,同比增长8%。

  “总体来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其中,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基数提高的背景下,仍保持较高增速。”业内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数据显示,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延续高位。

  “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有业内人士解释,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特别是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较快,用于支持“两重”“两新”、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对扩内需、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也更加畅通。有专家解释,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发债融资增多,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也有较强支撑。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增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单一的贷款指标越来越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今年前三季度,超过一半的新增社融由其他更为丰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供,银行不仅在信贷投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也是债券投资的主要参与方,平均来看债券在银行资产中占比25%左右,全市场约七成政府债券和两成公司信用类债券由银行持有,通过积极买入债券,有力地支持了财政政策实施和企业生存发展。再考虑到更多参与股权市场的券商、基金等各类非银机构,加总来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远不限于贷款这个单一渠道。

  信贷保持合理增长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9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6%。“如果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这一增速在7.7%左右。”市场分析人士认为,9月重点行业扩张和消费贷贴息政策落地等因素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具体来看,企业贷款增势良好。某国有大行分行表示,今年以来该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其中多数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能够有效匹配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的长周期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近期江苏、广东、广西等多地宣布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完成投放,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助力缓解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信贷资金的增长。

  居民信贷方面,9月,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同时,近期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上行,9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约7%,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回暖。据深圳市住建局统计,自9月5日深圳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楼市活跃度明显提升,9月一二手住宅网签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某大型银行深圳分行反映,按照最新政策,首套及二套房利率基本持平,9月以来改善型客户按揭咨询及成交量明显上涨。

  此外,近几个月M1增速回升态势明显。9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提升了7.1个百分点。“除了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外,也与企业和居民定期存款活化有关。”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特征

  在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从效果上看,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特征。从行业投向看,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9月末,结构上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呈现‘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此前表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更长周期来看,信贷结构也在不断改善。从行业投向看,近年来,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并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强化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的金融支持,相关行业的贷款占比明显上升。2021年初至今,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中,制造业、消费类行业占比上升,而传统的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则出现下降。

  “信贷结构演变是经济结构变迁的映射,同时也发挥着促进经济转型的作用。”市场专家表示,近年来经济结构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同时人民银行也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导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上述几组数据显示,当前信贷增量的投向明显改变,带动信贷存量结构也趋于优化。

  “目前我国贷款余额已超过270万亿元,每一个百分点的存量结构优化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而且,从存量角度观察,更能反映结构优化的效果和趋势。”业内人士强调。“从全年来看,贷款能够维持合理增长,对重点领域的支持是有保障的。”该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持续发力显效,全年信贷仍将维持合理增长,特别是对科创、消费、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保障是有力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