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通过港股聆讯,十年四闯资本市场终破局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来源:神州商评

  2025年10月13日,港交所披露八马茶业聆讯后资料集,标志着这家茶叶连锁企业的资本化征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1

  十年四闯资本市场

  回溯八马茶业的上市历程,可追溯至2015年新三板挂牌,2018年该公司主动退市以寻求更高层级资本市场。2019年、2023年,八马茶业两度提交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最终均以撤回申请告终。2025年1月转道港股后,首份招股书因未在6个月有效期内通过聆讯自动失效,上市进程一度中断。

  2025年成为八马茶业关键转折期:7月中国证监会核发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确认106名股东所持4398.69万股境内股份可转为境外流通股份,解决了跨境上市的核心障碍。8月,公司更新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并重递招股书,在华泰国际、农银国际联席保荐下,于10月通过聆讯,预计年内完成挂牌,成为继澜沧古茶后又一家赴港上市的头部茶企。有投行人士指出,A股对家族企业治理规范要求严格,八马转道港股或与这一因素相关。

  2

  经营现状扫描:规模优势与潜在风险

  公开信息显示,八马茶业构建了覆盖六大茶类的产品矩阵,核心品牌“八马”外,“信记号”主打高端普洱,“万山红”面向年轻消费群体,形成差异化定位。据其披露数据,铁观音连续14年全国销量第一,岩茶、红茶分别蝉联5年、4年销量冠军,2024年以1.7%市场份额位居高端茶领域首位。线上渠道表现突出,连续10年“双十一”蝉联天猫乌龙茶类目销量冠军,积累超2600万会员及4000万线上粉丝。

  渠道扩张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八马茶业全国门店达3585家(含3341家加盟店),较2022年初增长37%,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超39%。生产端推进智能化改造,安溪基地生产线获茶科技创新特等奖,武夷山基地实现岩茶加工数字化。不过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门店客流量较低,与新式茶饮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18.18亿元增至21.43亿元,净利润从1.66亿元升至2.24亿元,净利率从9.1%提升至10.5%;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10.63亿元同比下滑4.2%,净利润1.2亿元降幅17.8%,毛利率微降至55.2%,现金及等价物为4.36亿元。

  加盟模式是其经营争议的焦点。2024年,八马茶业加盟店占比超92%,贡献近半收入,但单店销售额从2023年的35万元降至2024年的25万元,显示渠道下沉边际效益递减。且加盟渠道46%的毛利率仅为直营渠道的三分之二,“以量补价”策略面临考验。此外,公司近三年(2022至2024年)营销投入累计18.68亿元,研发投入不足3000万元,“重流量轻产品”的运营模式引发可持续性质疑。

  3

  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聆讯资料,八马茶业本次募资将用于三方面:扩建生产基地及新建智能化厂区、推进“千城万店”战略与线上数字化建设、行业并购及补充营运资金。这一布局直指茶行业标准化不足、品牌分散的痛点——当前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普遍不足2%,行业呈现“小散弱”格局。

  茶叶市场而言,八马茶业的进展具有双重意义。行业人士认为,八马茶业通过聆讯可为承压的原叶茶市场注入信心,为同类企业提供上市路径参考;但财经人士指出,公司家族式治理结构仍是潜在隐患,控股股东王氏家族与安踏等企业的关联交易公允性存疑,且若上市失败,特定投资者的回购权可能对家族股权造成冲击。

  未来,八马茶业需应对多重挑战,其上市后的资本市场表现,或将成为观察传统茶企资本化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