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养老保险拟发行不超4.71亿股,用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小小MT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每经记者|袁园每经编辑|陈旭

  10月13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信息显示,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保险”)拟实施增资扩股,计划发行不超过4.71亿股,征集不超过5家投资方,募资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主业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继2024年底成功引入德国安联为战略投资人之后,国民养老保险第二次进行增资扩股。如本次增资扩股能成功实施,国民养老保险资本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或将重回国内养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规模第一的位置。

  增资扩股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作为专业养老险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自筹备起就备受关注,尤其是其豪华的股东阵容。

  资料显示,国民养老保险成立于2022年3月22日,其股东汇聚了大型银行、证券、保险等17家金融机构。从其构成来看,“银行系”股东占据半壁江山,持股合计占比66.81%,打破了现有养老专业保险公司均为保险系的格局。其中,既有工农中建交邮等国有大行旗下的“明星”理财子,又有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5家股份行理财子。此外,泰康人寿、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6家大型证券保险机构和实业投资领域企业也位列其中。

  国民养老保险股权结构

  2024年12月13日,国民养老保险又引入安联投资有限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为新股东,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约113.78亿元。为拓展区域市场,国民养老保险已相继在四川、浙江、山东、重庆、广东、上海设立了省级分公司。

  而今,国民养老保险再次推动增资,拟引入新的股东。公开信息显示,国民养老保险拟征集投资方数量不超过5个,拟募集资金对应股份不超过4.71亿股,募资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主业发展。

  该增资项目的披露期为2025年10月13日到2025年12月5日,信息披露期满后,若未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方,则按照 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公告时间直至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方;若产生了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方,但未满足拟募集资金金额、对应持股比例(股份数)或拟征集投资方数量等要求的,则按照 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公告时间直至征集到的拟募集资金金额、对应持股比例(股份数)及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方数量满足本项目公告要求。

  数据显示,国民养老保险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实现净利润4.3亿元。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计559.04亿元,所有者权益128.36亿元。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590.78%和603.72%,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国民养老保险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万元)

  有分析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而言,在此类情况下进行增资,并非出于资金压力,更多是出于与投资人的战略协同考量,为未来业务拓展夯实基础。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近年来,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保险公司股权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像国民养老保险这样计划一次性引入多家新股东的做法,在行业内仍较为罕见。这也充分体现出市场对养老金融赛道发展前景的积极看好,为整个行业注入了信心。

  养老险公司密集增资补充资本“弹药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积极推动增资的不只是国民养老保险,近年来越来越多专业养老险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开启了资本端的“军备竞赛”。

  2023年末,恒安标准养老推进2亿元增资,由股东恒安标准人寿全额认购;2024年5月,太平养老宣布引入外资股东比利时富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杰),富杰拟以10.75亿元向太平养老增资,增资完成后,富杰将持有太平养老约10%股份;今年6月,泰康养老发布公告,宣布股东泰康保险集团向其增资20亿元,增资完成后,泰康养老注册资本将从90亿元跃升至110亿元。

  有业内人士此前在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养老险公司增资背后主要涉及两大原因:满足监管要求和公司长期业务发展需求。

  据悉,2021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文件,对养老险公司的发展定位和业务结构进行重塑,引导养老险公司回归养老主业,专注长期养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例如,2021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提出养老保险机构原则上不得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等;2023年,监管下发了《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叫停了养老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业务。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投资环境改变,养老险公司也需要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尤其是在当前利率下行、资产荒的背景下,长期险业务占比高的养老险公司面临更大的投资挑战,需要思考如何做到资产负债匹配、防范利差损。

  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需求日益旺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银发经济将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据全国老龄委预测,到2030年我国养老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万亿元,养老保险公司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家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已经纲举目张,形成了完整的制度框架。在中国养老金融的全新发展阶段,养老三支柱都将获得市场化或覆盖面上的新突破,其中第三支柱将是养老保险公司的主要聚焦市场。”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将会是第三支柱的“主阵地”,而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将成为第三支柱的“主战场”。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