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承浩详解姜海荣加盟深蓝背后的故事:一场不到一个月的“双向奔赴”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来源:汽车维基

  > 从一通关键电话到正式入职亮相,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前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与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的这场“闪婚”,超越了传统的人才流动,成为一场基于高度互补与战略共鸣的“双向奔赴”。这背后,既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抉择,也映射出智能电动车产业对跨界顶尖人才的极致渴望。

  9月8日下午,重庆悦来会议中心,深蓝汽车2025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前的核心媒体沟通会上,出现了一张科技圈熟悉的面孔——姜海荣。这是他作为深蓝汽车新任总裁的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他入职深蓝的第一天。

  “名字就注定了这一辈子跟华为、荣耀和深蓝息息相关。”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笑着介绍,“海荣这个名字,上一份工作在荣耀,这一份工作跟‘海’相关所以在深蓝。”

  01 为什么是姜海荣?

  姜海荣并非普通的营销人才。2005年,他加入华为,从研发工程师起步,长期参与研发与产品管理工作。这段技术背景为他日后理解产品技术并成功进行市场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之后,他转向产品与市场领域,在荣耀品牌体系内担任了多个关键职务,包括产品营销部部长、海外营销部部长等。2020年荣耀从华为剥离后,他担任中国区CMO,主导荣耀在国内市场的品牌重塑与营销策略。

  在荣耀期间,姜海荣展现了出色的营销能力。他策划了多起现象级营销案例,如在荣耀X50发布会上通过现场摔落10台手机验证抗摔性能,结合“充电一杯咖啡时间”等口号,成功将产品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热度。

  尽管邓承浩自称是“做产品和技术出身”的“邓工”,但他非常清楚深蓝需要什么。

  “我更擅长在产品和技术上发力,但市场和营销是我相对欠缺的地方。”他在媒体提问环节坦诚说道。而姜海荣,正是他眼中那个“拼图上最契合的一块”。

  姜海何许人也?在华为和荣耀征战二十年,十年技术研发、十年市场营销,既懂产品又通市场,既扎根过中国也打拼过海外。

  邓承浩总结,姜海荣的加入将在四个方面为深蓝注入新动能:

  认知突破——“用ICT行业的认知来看汽车行业”;

  智能网联实战经验——“我是带‘电’,他是带‘智’,智电双全”;

  市场营销能力——“我擅长产品和技术,他擅长市场和营销”;

  全球化体系化思维——“我必须要有一种更加体系化的思维来做全球化”。

  邓承浩毫不掩饰对这位新搭档的赞赏:“最好的学习就是把在华为干这个事的人叫来。”

  02 一场不到一个月的“双向奔赴”

  尽管跨界极大,但从接触到入职,整个过程快得惊人。

  邓承浩透露,真正让姜海荣下定决心的,“其实就是一通电话”,发生在大约一个月前。两周前,姜海荣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见面,双方一拍即合。

  姜海荣坦言,自己离开荣耀后一度接触过不少机会,但最终选择深蓝,是出于对邓承浩本人和深蓝品牌未来的双重认可。

  “独木不成林,一定有一个好的搭档、好的团队,未来才能做一些事。”他说,“经过几次交流,让我选择了深蓝。”

  他甚至分享了一个细节:入职第一天,早晨8点就有人邀请他共进早餐,8点半准时开始会议。“我能感觉到这一家公司,刷新了我很多认知。”

  03 “我是个新兵,要保持谦卑心态”

  从手机行业到汽车领域,姜海荣显得冷静而清醒。

  “来到深蓝是我一个新的职业生涯的开始……我加入到汽车行业,我就是一个新兵。”面对媒体,他多次强调要保持“谦卑心态”、要“快速学习”。

  但他也带来了一份ICT行业的沉淀与自信。他指出,无论是手机还是智能电动车,本质上都是2C业务,“供大于求”是共同面临的现实。

  “如果销量出现一定困难,那一定是产品上出了一些问题,或者跟消费者沟通上出了一些问题。”他分析道,“产品不能是品牌方认为它好,而是消费者认为它好才是真正的好。”

  他表示,未来将聚焦两件事:一是将深蓝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有效的用户沟通,让消费者感知到产品的差异化价值。

  04 “背靠背作战,他把后背交给我”

  尽管刚刚共事,邓承浩与姜海荣之间已流露出高度的默契与信任。

  “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个方向,你看不到后面,那就交给兄弟,两个人背靠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邓承浩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描述他们的合作关系。

  他表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姜海荣快速融入团队、理解业务,未来两人的分工将遵循三大原则:

  邓承浩作为深蓝业绩的第一责任人,姜海荣则是深蓝经营的负责人;扁平化组织,提高效率;发挥各自专长,打造高效敏捷的组织。

  “我要帮他把业务理顺……他的学习适应能力我相信很快,一个月应该什么都搞明白了。”邓承浩笑言。

  05 深蓝的未来:走向全球,走向信赖

  随着姜海荣的加入,深蓝汽车的全球化进程和品牌塑造也将提速。

  邓承浩透露,深蓝海外单月销量高峰时已接近1万台,覆盖70多个国家,明年海外销量有望突破十万。“深蓝全球化绝对不能再小打小闹了。”

  而姜海荣的国际化背景——曾负责荣耀海外营销、在欧洲工作多年——正是深蓝急需的。

  在品牌层面,邓承浩希望深蓝未来在消费者心中构建起“潮流科技,信赖之选”的形象。

  “邓工也是个老实人,姜海荣也是踏踏实实干事的人……我们不会去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踏实让大家放心。”他说,“用户选择一个品牌的时候,他要买的放心才买的舒心。”

  06 “奔跑”的深蓝,迎来“科技派”掌舵人

  沟通会结束前,姜海荣承诺:“如果今天我说的话我没有兑现,你们可以骂我。”

  这位新总裁用一句略带玩笑却无比认真的话语,结束了他入职第一天的首次亮相。

  而邓承浩已经为他安排好了接下来的行程:第二天见经销商,后天见供应商,迅速融入深蓝的整个生态链。

  随着这位拥有二十年ICT经验的老将加入,深蓝汽车正试图打通科技与汽车的壁垒,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轨上加速奔跑。

  正如本次发布会的主题“奔跑”所寓意的那样:向新奔跑、向上奔跑、向前奔跑。

  在红海竞争的中国汽车市场中,深蓝能否真正“跑”出来?姜海荣的入职,无疑是深蓝汽车在这场长跑中换上的关键“一棒”。

  邓承浩和姜海荣的组合形成了“技术+营销”的双轮驱动模式。邓承浩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升任董事长后能更专注于战略和产品规划;而姜海荣则能发挥其在市场和营销方面的专长。

  邓承浩表示:“我带电,他带智;我擅长技术,他侧重市场营销;我本土化,他国际化;我们就像一幅拼图很好的拼在一起。”这种互补性组合,有望为深蓝带来更均衡的发展。

  07 行业视角:跨界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姜海荣的加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对跨界人才的渴求。近年来,不少手机圈高管纷纷跳槽到汽车圈。

  例如,姜海荣的前任关海涛于2023年9月加盟极氪;2023年邹良军、李文智、谢炎这三位华为前高管,陆续加盟理想;去年5月,一加营销负责人于涛加盟小鹏。

  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用户洞察、场景化营销和全球化经验,正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激烈竞争中所需的差异化能力。

  然而,汽车行业的技术壁垒与用户信任门槛远高于消费电子。消费者购买决策更重,使用周期更长,安全要求更高,这些都是姜海荣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08 深蓝的战略布局

  深蓝汽车此次人事调整背后,反映了长安汽车集团的战略野心。

  成为新央企后,长安赋予深蓝更重要的使命。沟通会当晚的2025深蓝汽车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以一场跨越重庆与慕尼黑的“双城记”将“奔跑”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产品的集体亮相,更是深蓝作为“新央企”一次全方位的实力阅兵。

  从15万级“质价比之王”全新深蓝S07,到搭载5C超充、重新定义30万级家庭六座SUV价值的深蓝S09,再到集3nm芯片、磁流变悬架等“黑科技”于一身的智能轿跑深蓝L06,深蓝完成了对主流细分市场的再次精准覆盖与升维打击。与此同时,DEEPAL S05、S07在欧洲的上市,宣告其“全球大单品”战略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而直播连线慕尼黑车展,绝非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深蓝“海纳百川”计划进入深度运营阶段的标志。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与斯达半导体合资确保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深蓝的全球化已超越单纯的贸易模式,转向技术、品牌、供应链的“全体系出海”,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新范式。

  整场发布会清晰地昭示:手握技术王牌、背靠新央企体系、在全球化道路上加速奔跑的深蓝汽车,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成功的“选手”,其目标是成为重塑全球电动车市场格局的“中国力量”。

  结语

  这场高效到惊人的跨界“牵手”,在业内实属罕见。它并非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双向奔赴”——姜海荣看中了深蓝坚实的技术底蕴和强大的体系实力,而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则为其带来了全球化视野、ICT产品思维及顶尖的营销能力。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补齐深蓝的“最后一块拼图”,将这艘新央企的旗舰驶向“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的广阔海域。

  最终,这场合作的成败将交由市场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邓承浩与姜海荣这对“技术+科技”的“智电双全”组合,已经为深蓝汽车按下了加速键。在一个极度内卷的市场中,深蓝正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融合思维,跑出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