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人工智能正对软件行业发起颠覆性的冲击,传统的SaaS(软件即服务)商业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花旗分析师Tyler Radke和Fatima Boolani在9月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认为,AI并不会简单地终结“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而是将开启一个“赢家通吃”的大分化时代,市场将清晰地划分为少数高增长的赢家和多数增长停滞的落后者。
花旗认为,尽管市场普遍对AI带来的颠覆性冲击感到担忧,并导致软件板块承压,但这种抛售可能“普遍过度”。然而,风险真实存在,尤其对于依赖“按席位收费”(seat-based)商业模式的应用软件公司而言。
AI将成为一道分水岭,不同软件公司之间的估值出现巨大鸿沟。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增长率超过20%的软件公司,其企业价值/收入(EV/Revenue)中位数估值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1.7倍;而增长率低于10%的公司,其估值则停滞在4.9倍左右,接近2016年“SaaS-acre”(SaaS大屠杀)时期的低点。
花旗还提供了一个“全天候AI投资组合”,其中包括微软、MongoDB、Snowflake等。
AI冲击的三种可能:从颠覆到赋能
花旗的报告构建了三种情景,以推演AI对现有软件供应商的潜在影响。这三种路径描绘了从最坏的颠覆到最好的赋能之间的广阔前景。
“赢家通吃”:估值分化已成现实
市场已经嗅到了变革的气息,并在用“真金白银”为未来的赢家和输家定价。数据显示,软件公司的估值出现了剧烈分化。
根据Factset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26日,增长率超过20%的软件公司,其预期市销率(EV/Revenue NTM)中位数已达到11.7倍,较2022年的低点几乎翻了一番。相比之下,增长率低于10%的公司,其估值中位数仅为3.5倍,与2016年“SaaS-acre”(SaaS大屠杀)时期的低点相差无几。
自由现金流(FCF)估值也呈现出同样的分化趋势:高增长公司的预期EV/FCF中位数高达56.2倍,而低增长公司仅为16.0倍。这清晰地表明,资本正在向少数高增长、被认为能驾驭AI浪潮的公司集中,而其他公司则面临估值压力。
报告将当前情绪与2016年的“SaaS-acre”相提并论,当时市场对增长放缓和商业模式的担忧导致估值暴跌。花旗认为,虽然目前整体估值尚未触及2016年的绝对低点,但压力主要集中在低增长群体,而优质高增长公司则维持甚至扩大了其估值溢价。
寻找“全天候”赢家:花旗的AI投资策略
面对复杂的前景,花旗提出了一个由12家公司组成的“全天候AI篮子”,旨在识别那些无论在哪种情景下都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