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冯紫彤
8月27日晚,中国信达发布了2025年度上半年业绩报告,业务规模稳步提升,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整体经营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信达总资产达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2%;负债总额1.46万亿元,增长2.80%。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5.78%。报告期内,中国信达持续深耕主责主业,在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中小银行化险、房地产保交楼等重点领域积极作为,逆周期调节功能进一步凸显。
主业优势巩固,经营生态持续优化
从业务角度看,中国信达主要分为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两个经营分部。其中,不良资产经营业务一直是其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占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的53.8%。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938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1%;收入总额184.91亿元,同比增长0.30%。
上半年,中国信达在“新增”方面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上半年,其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265.81亿元,同比增长47.55%;其中96%增量来自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收购规模持续领先同业。中国信达还表示,上半年新增收购个贷不良资产34.2万户,涉及本金47亿元,取得突破性进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信达上半年实现新增投放与现金回收“双增长”。其中新增投放规模创近五年新高,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新增投放304.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8.19%。从资产配置结构看,能源及基础产业结构调整、不动产风险化解、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央地国企改革提升四大领域投放占比分别为32.7%、17.8%、21.5%和27.8%,布局均衡、契合国家战略导向。
金融服务业务方面,中国信达通过南商银行、信达证券、金谷信托、信达金租等子公司协同展业,覆盖银行、证券、期货、信托、公募基金、租赁等多领域。
截至6月末,该板块总资产7367.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实现税前利润35.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87%。主要子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南商银行税前利润20.14亿元,同比增长22.68%;信达证券11.38亿元,同比增长82.37%;金谷信托6.02亿元,增长60.45%;信达金租7.09亿元,增长69.93%。
深耕主责主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信达积极践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职责使命,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特有的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贡献力量。
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方面,上半年,中国信达收购了54家地方中小银行不良债权,涉及本息规模近6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5.4%;参与多家高风险机构尽调估值,提出改革化险建议;为多地省联社定制改革化险方案,助力区域金融生态优化。
在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中国信达半年共落地风险化解项目19个,投入资金54亿元,实现保交房1.4万套,带动货值超757亿元项目复工复产。此外,中国信达围绕非住业态、风险化解与资产盘活,搭建4支房地产纾困基金,积极支持重点项目的纾困与重整。
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面,中国信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结合各地实际,为地方政府化债提供智力支持及配套产品服务,助力地方城投公司产业转型,支持多地破解“连环欠”困局。
在服务实体方面,中国信达多措并举强化重点领域金融供给:积极助力国企盘活存量资产,支持多家地方国企盘活低效资产,促进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运用S基金方式盘活政府平台科创领域存量股权资产,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加快退出、实现回收;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深入对接民营企业实际需求,上半年与民企500强客户新增合作125亿元,助力30家民营企业降杠杆、盘活存量、并购重组;打造破产重整业务品牌,支持保障相关上市公司运营,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