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收益持续下滑 理财“特种兵”转战“新三金”配置

小小MT4 来源:第一财经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第一财经 张帅

  “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头来不过多赚了2块5。”这或许就是当下理财“特种兵”们的真实写照。

  前段时间,理财“特种兵”现象被市场热议,其资金高频辗转于各个理财产品之间的波段性操作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然而,银行理财毕竟不是量化交易,个体套利行为不仅难以带来大量的超额收益,反倒令人有种疲于奔命的感觉。

  尤其是近段时间,受“股债跷跷板”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陷入弱势震荡格局,理财产品收益受到波及,不少理财“特种兵”们发现,自己理财池子里的产品收益普降,资金挪无可挪。

  当红利系统性消退,一部分理财“特种兵”们开始意识到配置的重要性,开始从单一资产转向多元配置。不少年轻人开始尝试新的战场“新三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ETF基金)。

  低利率时代,安全感正在让位于对增长的渴求。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能带来相对稳定的回报,黄金资产则能追求多一点收益,这三种资产的组合搭配成为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理财首选。

  理财“特种兵”们的“掉价”焦虑

  今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加速下滑,作为存款的替代品,银行理财走俏。过去一直活跃在各个银行间的存款“特种兵”们转战理财市场,并带来了一贯的套利风格:存款时代,“特种兵”们在不同银行网点之间套利,理财时代,则是在不同理财产品之间套利。

  慧子(化名)就曾是这样的一位理财“特种兵”,一旦发现哪只产品连续“挂0”或持续“掉价”,她就会调仓。所谓“掉价”,是指某款理财产品新发行时收益较高,但投资者买入后收益越来越低;而“挂0”则是指某一天的收益为0,这些是理财“特种兵”们调仓的重要信号。

  操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慧子仔细计算了下收益,发现这并未给她带来超额收益,“比如,一款活期理财,我今天申购,要后天才能确认收益,这中间就有两三天是没有收益的,如果资金量特别大,折腾一趟可能收益大于成本,但问题是我们买理财都是几万块,就算收益再高的产品,一天不过几块钱,来回倒腾真的没必要。”她说。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慧子一个人的困惑,近段时间,在某个几百人的银行理财群里,群友们就“频繁切换产品能否获取更高收益”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头来不过多赚了2块5。”一位群友发言道。

  而最令理财“特种兵”们焦虑的是遭遇“理财刺客”—高开低走,“几个月前买了一款新发的活期理财,首日年化达到了15%,好不容易才抢到的,最近一看,7日年化收益率跌到了2%。”一用户在说,仔细研究了才发现,这款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仅为1%-2%。

  对此,一位银行理财经理解释,新发放的理财产品为了吸引客户购买,可能会配置一些高收益的债券,但后续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进入以及债券陆续到期,每个人分到的“蛋糕”也随之变少,收益回归常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份以来,受“股债跷跷板”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陷入弱势震荡格局,“理财收益整体有持续走低的趋势。”一位理财博主在评价近期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时如是说。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市场共有15406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612款,其中12751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27%,环比下跌0.03个百分点;2655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51%,环比下跌0.04个百分点。

  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购买的三只固收增强,当日都出现亏损“理财产品这几年都没这么惨过。”他说。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固收分析师杨业伟在研报中指出,展望下半年,随着底层资产债券收益率的下降,以及留存收益逐渐释放完毕,理财收益率可能趋势性下降。叠加此前配置的相对高收益资产逐步到期,理财收益率下行压力将更为明显。同时,因为理财产品平滑估值的手段受到约束,而且随着理财产品结构中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产品对波动的暴露水平也进一步提升,理财净值波动可能会加大。

  低利率时代“攒钱”转向配置

  而回首存款市场,起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回不去了。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定期存款利率继续下行,中长期利率进入“1时代”,3个月期限的平均利率降至不到1%。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住户存款净减少了1.11万亿元,同比多减0.8万亿元,存款搬家呈现加速迹象。

  “低利率时代,普通人如何收好自己的钱袋子”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很多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日本,一种被称之为“渡边太太”理财模式开始风靡于社交平台。日本曾经历过长达8年的负利率,日本的“渡边太太”们创造出了独特的投资策略,一方面投资于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在国内进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

  如今“渡边太太现象”正在国内上演,以储蓄、理财为代表单一资产已经难以抗衡利率下行的压力,多元资产配置重要性日渐提升。在过去,资产配置通常是高净值人群更加关注的理财模式,现如今,在低利率的倒逼下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版“渡边太太”的替代理财方案包含了黄金、国债、高息高分红的股票、QDII基金、货币基金、结构性存款以及被称之为“利率保险箱”的储蓄险等多类型产品。。

  “事实上,每一类金融产品都各有其优缺点,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不同的资产配置,目的是取其长板,弱其短板,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理财博主“小拿铁”说,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她最近一直在发布不同资产配置的帖子,反响很好。

  在资产配置理念的影响下,近段时间,一种叫“新三金”的稳健理财方式也在社交平台流行起来。所谓的“新三金”,是指“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ETF基金”的配置组合。根据蚂蚁财富数据显示,在支付宝上,937万“90后”“00后”集齐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ETF基金”。

  根据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不同的收益特征进行不同的配置,可以达到不同的收益模型。

  一位“新三金”理财博主称,货币基金是灵活小金库,以余额宝为代表,随存随取,收益比活期高3-5倍,适合日常零花钱、应急备用金,优点是几乎零风险,配置比例在30%-40%之间。债券基金是稳健小奶牛,以纯债基、短债基为代表,主要买国债、企业债,收益稳定,适合中长期储蓄,比如攒首付、旅行基金,但要注意短期波动,要长期持有,配置比例可以在40%-50%之间。黄金ETF基金是抗通胀小卫士,跟踪金价走势,能对冲货币贬值,适合资产配置、分散风险、长期抗通胀,注意要分散时点买入,不要追高,配置比例在10%-20%之间。

  上述博主给出三种配置模式,其中,保守型投资者可以按照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ETF基金进行6:3:1配置;稳健型投资者可以按照4:4:2的比例配置;而进取型的投资者可调节至3:5:2的比例。总体原则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调整,风险承受低的可提高货币基金比例,能承受一定风险可增加债券基金或黄金配置比例。

  资产配置可以避免单一资产出现的“挂0”现象,实现每天“收蛋”的快乐。

  “新三金”演变多种配置方法

  有理财人士算了一笔账,同样是10万元钱,如果存一年定期,利息900元,如果用“新三金”理财法,则能多赚1500元-3500元,相当于多攒了半台iPhone。

  在深圳的陈先生于5年前在民营银行存了一笔5年期定存,利率达到了4.8%,最近到期以后,他发现市面上的5年期存款基本进入了1时代,甚至部分银行已经下架了5年期产品。在多方搜索后,他也加入了“新三金”队伍,不过还增加了一小部分指数基金、权益基金,相当于凑了个“新五金”。

  “目前整体下来收益率在5%6%左右,我很满足了。”他说。

  事实上,“新三金”是网友的通俗叫法,但其内涵正在不断泛化与扩展。其核心并不局限于某三类特定的金融资产,而是强调通过分散配置的基本框架,构建一个兼顾流动性、稳健性与抗风险能力的理财组合。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新三金”也在实践中不断演变。

  近期股市整体表现强劲,上证指数近日创下十年新高,冲上3800点。黄金价格则持续高位震荡、波动加大,许多年轻投资者正在主动调整原有的“新三金”结构,将黄金ETF替换为更具增长潜力的指数基金甚至主动权益基金,形成新的配置组合。

  wind数据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的新发基金中,指数型基金扛起大旗,上半年共成立了363只,发行份额也达到1823.79亿份,占新发基金总规模的35%,全部上市ETF的总规模达到了4.31万亿元。最新数据显示,8月18日至19日短短两天,约1100只股票ETF中,有644只规模实现增长,占比接近六成,合计规模增加近336亿元。

  随着理财“微利时代”和净值化波动成为常态,“新三金”所代表的配置方式,正在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财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