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满足了用户对极致体验的追求,被认为是手机场景的迭代和补充。vivo于8月21日推出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标志着vivo科技战略的阶段性成果落地,其对技术趋势与用户需求的前瞻布局凸显。这也是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首次推出对标苹果Vision Pro的混合现实(MR)头显设备。
行业普遍认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主流计算平台将是AR/VR/MR设备。苹果、华为等都已入场。vivo Vision是vivo交出的第一份“答卷”,是vivo首款面向混合现实(MR)领域的头显设备,标志着其从智能手机生态向MR领域的战略延伸。
MR头显设备被定义为vivo科技战略的开端与关键奇点,成为vivo攻坚家庭场景机器人的“智能高地”。
对于vivo来说,通过vivo Vision,可以积累关键技术,锻炼研发团队,为未来真正的MR产品打下基础,成为开启下一个十年家用机器人黄金赛道的钥匙。
重新定义中国人的头显
在vivo看来,手机改变过去,而MR重构未来,具有革命性的潜力,是下一代具有手机潜力的产品。MR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而MR头显就是其中的桥梁。vivo Vision就是重新定义人们如何感知、如何连接、如何体验世界的新形态计算平台,它会改变人们与现实关系的技术形态。
头显领域的“军备竞赛”正在升温。传统的VR头显正在全面向MR进化,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发布的17款VR/MR产品中,MR占比已达到50%。
苹果首款头显产品Vision Pro曾引发业内外强烈反响,但受其售价等因素影响,未能在销量上打破僵局。至今其发布已经有2年时间,有消息称,苹果正在研发下一代Vision Pro,搭载M5芯片的Vision Pro 2最早可能于2025年底发布。
在各显神通的激烈竞争中,vivo的打法很实际也很实在。“我们始终围绕人的需求,以人为核心,”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一语中的。
vivo Vision在减轻负重感、提升佩戴适配性以及构建丰富应用场景上的突破,被认为是“精准击中MR用户体验痛点,用实实在在的体验升级,回应了消费者对C端突破的期待。”
比如,MR在文旅、游戏领域正在被广泛应用,但C端佩戴舒适度和观看体验仍存在不少痛点。现在MR头显市场产品重量基本都在600克左右,消费者普遍反映压脸、前倾、闷热,且不方便移动。这次发布的vivo Vision探索版已经实现把产品重量控制在400g之内。为了做好穿戴体验,vivo Vision还分析了中国人的面部数据,发现中国人的数据和西方人的数据有很大差异。
“任何一个产业我们也不能太着急,应该循序渐进,按照硬件的客观规律,一个好的体验需要不断打磨,我们真的花了五年,光是各个场景下的黄金体验标准,以及什么是黄金标准就花了很长时间。”胡柏山表示,这次vivo Vision探索版没有准备卖给消费者,而是在多个城市开放了线下体验店,要达到黄金标准,才是能卖给消费者的产品。
他强调,整个MR生态的成熟和硬件体验是强相关的,硬件体验不好,会留下负面影响,所以一开始就要提供达到黄金标准的产品,
“vivo要在两到三年之内提供给用户达到黄金标准的头显产品。”胡柏山表示,有了好的硬件基础,整个生态就会形成正向循环,内容生态也会好起来,又吸引更多用户购买硬件,整个产业就起来了。
扬己所长 与产业共荣
对于vivo来说,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的发布,只是开始。其背后,是一场下一个十年的战略长跑。
目前,MR市场还处于群雄蜂起的阶段,格局尚未分明,正是抢占有利战略地形的历史性时机。在始终终聚焦最广泛用户的高频需求做好产品的前提下,vivo的发展战略一直立足于技术复用和长期主义。
一方面,vivo始终聚焦“能力圈”,做自己擅长的事。AI、影像、场景理解都是vivo的核心能力,vivo选择从MR赛道开新局,正是对自己能力圈的坚守。另一方面,vivo坚持技术复利,在AI大模型、影像领域,vivo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同时可以保持技术研发的长期稳定性。
MR行业迫切需要同时拥有强大硬件制造能力和内容生态号召力的企业入场。作为国内首家同时布局手机与MR的科技企业,vivo举起了打造MR产业生态和内容生态的大旗。
在产业生态方面,vivo构建了世界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工业设计能力、结构堆叠优化能力,在MR领域,vivo专注技术研发,与行业合作伙伴充分合作;还将以全新的技术落地与设计标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升级与创新,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
内容生态是硬件设备的灵魂和价值实现,但目前内容生态的完整度和丰富度还远远不够。据博研咨询统计,目前MR应用仅在教育、医疗两个领域的占比就超过47.5%,娱乐类占比仅18.7%,商用开发渐成气候、消费开发严重低估。
深耕MR内容开发的Gamker攻壳创始人聂俊认为,vivo的杀手锏在于,既能打造硬件生态的多样性,又能孵化内容生态的想象力,两种关键能力都在一个“锅”里。
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实现了内容创作与体验的“生态闭环”。首次打通从高质量创作到高保真沉浸式回看的完整空间影像生态链,实现从智能手机到MR头显的硬件级联动。胡柏山认为,足够丰富的内容,包括第三方应用,是这个生态的核心。vivo不仅能够提供用户端的体验,而且应该提供内容制造者的解决方案。在整个生态里,vivo聚焦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把资源聚焦在能够做到极致的地方,剩下的是怎么整个产业链一起做,
他强调,“要让产业共荣,这是我们底子里的文化价值观所决定的。”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头显背后的一盘大棋
vivo的雄心不止于MR,还剑指家庭机器人。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而中国家庭人均家务劳动日平均时长近3小时。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将逼近万亿元规模。
基于人口老龄化、AI井喷等时代背景,vivo将下一个十年的战略重点聚焦家庭机器人领域,这是以未来家庭场景与用户需求洞察为基础选择的长坡厚雪赛道。2025年3月,vivo正式成立机器人Lab,专注技术研发,并与产学研机构探索合作。
这个领域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MR产品被认为是vivo迈向空间计算时代的第一步,它们将成为机器人的“眼睛”,与手机、机器人、云端深度协同,形成“场景化服务”。
胡柏山直言,家庭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要以MR的能力跨越鸿沟,不做好MR,家庭机器人征服“非结构化场景”将成空谈。
vivo将基于在影像、AI大模型上的技术积淀,聚焦“大脑+眼睛”的研发,为家庭机器人打造即时准确的环境识别、建模及快速、准确的行动决策,让家庭机器人也有“最强大脑”。
胡柏山这样阐述了MR产品的战略定位和战略价值:“我们致力于通过手机AI、影像和MR能力,短期满足用户对大屏沉浸感的需求,长远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攻克家庭这一非结构化场景下的‘感知-决策’难题,搭建未来家庭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的桥梁。”
“家庭机器人是vivo要做的,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十五年,MR在这里找到了未来机器人结合的方向。”胡柏山表示,vivo的目标是,通过MR产品迭代验证空间计算技术;3-5年内推出特定场景、功能的机器人;10-15年推出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家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