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立、钱慧难掩颓势,财通资管权益投资亏掉30%,400亿规模缩水成“硬伤”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来源:券业观研君

  近日,财通资管一纸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将公司权益投资的困境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816日,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权益投资总监姜永明因个人职业规划原因离任,且未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据天天基金网信息,姜永明管理的6只基金最后管理时间均为815日,其任职期间管理的8只基金长期回报均呈亏损状态,其中多只混合型基金亏损幅度超过20%财通资管均衡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亏损更是达31.20%

  数据显示,该公司管理规模从20229月的1550亿元大幅缩水至2025年二季度的1136亿元,减少约400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亦从20223月峰值持续下滑,截至2025630日仅为117.54亿元,公司董事长马晓立与总经理钱慧面临着重建投资者信任、突破行业竞争的严峻挑战。

  01

  权益投资总多基金业绩告负

  公开资料显示,姜永明为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097月加入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1812月加盟财通资管,担任总经理助理兼权益投资总监。

  然而,其在管基金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具体来看,“财通资管价值成长混合C”自2021年12月23日起由姜永明管理,截至2025年8月15日,任职3年又236天,回报为-30.43%;

  “财通资管价值发现混合C”从2021年7月21日开始由其管理,任职4年又26天,回报-21.88%;

  财通资管价值精选一年持有混合A”任职4年又83天,回报-19.16%财通资管均衡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任职3年又167天,回报-31.20%这些混合型基金在其管理期间,均未实现正收益,反而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投资者对姜永明的管理能力早有质疑,此次其以个人职业规划为由离任且未在公司留任,更引发市场对其离任真实原因及财通资管权益投资后续发展的诸多猜测。

  02

  权益投资遭重创

  曾经的财通资管在资管行业中颇具规模。数据显示,20229月其管理规模达到1550亿元,但仅三年时间,到2025年二季度,这一数字便大幅缩水至1136亿元,减少约400亿元。

  从混合型基金规模走势来看,2022331日左右达到峰值后,便进入震荡下滑通道,截至2025630日,规模已降至117.54亿元。

  券业观研认为,作为公司权益投资核心人物,姜永明管理的多只基金业绩不佳,是导致公司权益投资规模缩水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资者用脚投票,纷纷赎回基金,不仅影响了公司市场形象,也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小压力。

  03

  管理层破局之路挑战重重

  财通资管系浙江唯一省直属券商财通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9年的财通证券资产管理部,201411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同年12月正式成立。

  资管行业中,管理规模是衡量机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规模的持续下滑,意味着财通资管在市场份额争夺中逐渐处于劣势。券业观研认为,这一方面可能源于投资者对其管理能力失去信心,选择赎回产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司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存在乏力,难以吸引新资金流入。

  面对权益投资的困局,财通资管董事长马晓立与总经理钱慧肩负起挽救重任。

  公开资料显示,马晓立为经济学硕士、正高级经济师,拥有丰富证券行业从业经历,曾任联合证券研究员、行业部经理、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等职;钱慧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会计师,曾任职于东方证券等机构,20155月加入财通资管,现任总经理(总裁)、董事、财务总监。

  然而,破局并非易事。首要难题是重建投资者信任。姜永明管理的基金持续亏损,已让投资者对公司权益投资能力产生怀疑,管理层需拿出加强投研团队建设、优化投资策略、提升基金业绩等切实措施,方能重获认可。

  其次,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财通资管需在权益投资领域找到特色与优势。当前市场优秀资管公司众多,差异化竞争策略必不可少,无论是特定行业的深入研究,还是独特投资风格的形成,都是突破方向。

  此外,公司内部管理与激励机制的完善也至关重要。姜永明的离任是否暴露相关问题?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投资人才,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将直接影响财通资管权益投资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