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不止是钢货
“上海千亿巨头”暴雷:5000员工失业,7个在建产业园被查封
超千亿商业帝国,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01暴雷
近月来,一颗重磅炸弹在上海滩炸响——曾经号称“长三角百强”的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和集团”)暴雷。
目前,均和集团5000多名员工失业,7个在建产业园被查封,福州长乐的地产项目延迟交房,几近烂尾。
其实,从2024年起上海均和集团员工工资就出现了拖延支付,今年5月中旬公司逐渐停摆,通知全部员工自行离职。
均和集团崩塌的导火索,是国家对虚假贸易和金融空转的重拳整治。货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三流合一”监管新规出台后,成为压垮均和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悉,均和集团老板何旗从2023年底就开始转移资产,2025年暴雷时早已“旅居”日本两年多。
现在最头疼的是各地城投公司,当初为了政绩跟均和合作,如今合资公司的钱收不回,增值税发票成了异常凭证,烂尾的产业园还得自己收拾。
目前,上海警方已经对均和集团立案侦查。
近年来,从雪松到正威再到均和,“大宗商品融资+房地产”的套路反复上演,却总有人前赴后继。
02财务魔术
据官网介绍,均和集团总部坐落于上海,现已形成集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与投资、城市运营与民生、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实业重工与工程建设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均和集团注册资本金130亿元,上海子公司位列2024中国企业500强第192位。从股权结构看,均和集团的控股股东为均和(厦门)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4.62%,实际控制人为何旗。
均和集团的核心套路,是利用大宗贸易虚增营收,再借政府城投公司规避发债限制。这种“贸易搭台、地产唱戏”的模式,本质是钻政策空子的资本游戏。
均和集团在全国复制“政府站台+企业操盘”的模式,仅青岛项目就吸纳40余家企业资金。均和集团获得产业园等地产项目的开发权后,便开始以建设产业园为名,进行土地开发和房产销售,将从贸易和地产两个领域获取的资金进行整合运作,进一步扩大资金池。
而这一过程中,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监管却存在诸多漏洞。
均和集团深谙国资背书的影响力,在各地的项目中,极力凸显与政府城投公司的合作关系。
在宣传推广过程中,均和集团将这种合作关系作为项目的最大卖点,强调项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购置厂房。
这些企业基于对政府参与项目的信任,在项目尚未取得预售证等完备手续的情况下,便纷纷投入资金。
然而,这种建立在国资背书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实则脆弱不堪。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对上交所城投贸易发债的严格审查,均和集团依赖的资金运作链条开始断裂。
当市场发现这些所谓的政企合作项目背后,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操作和巨大的资金风险时,信心瞬间崩溃。大量资金开始抽离,导致项目资金链断裂,产业园陷入停工困境,众多中小企业的投资血本无归。
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17个“政企合作”产业园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平均每个项目牵连超50家中小企业。
03长乐首富
均和集团的掌舵人何旗,1982年出生于福建长乐。
1999年,当时年仅17岁的何旗进入父亲创立的公司,随后掌管公司事务。
2003年,何旗离开福建,奔赴上海,成立上海均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以钢铁贸易为起点,两年后公司更名为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并大步迈向钢铁贸易的国际舞台。
2008年,何旗回到福建,在厦门创办均和厦门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何旗的财富裂变始于2015年。
这一年,何旗嗅到了金融资本的魔力,大举进军金融投资领域:参股九江银行、申港证券,成立均和商业保理、孚玉基金,甚至参与江西银行H股上市。
这一时期,何旗的商业帝国主要围绕大宗贸易+金融资本。
2018年,均和集团迎来高光时刻,上海均和与厦门均和同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列第52位与第192位。
何旗个人财富随之飙升至80亿元,强势登上胡润百富榜第483位,稳坐福建长乐首富宝座。
2020年,华夏幸福产业园风风火火,非常受地方政府的重视,何旗于是就押注这个领域,进军产业园区,推出“均和云谷”品牌。
表面上,均和是一家年销售收入超2500亿的大宗贸易巨头,实则大部分营收来源于“空转流水”,本质就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左手倒右手”财务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