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黑色建材(玻璃)专题:浮法玻璃及光伏玻璃的对比介绍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来源:湖畔新言

  玻璃在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是一种透明度较高的固体物质,属于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普通玻璃的化学氧化物组成可表示为 Na₂O・CaO・6SiO₂。作为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满足日常生活的采光需求,到服务高科技领域的精密应用,其身影无处不在。在玻璃大家族中,浮法玻璃与光伏玻璃凭借独特性能及广泛应用备受瞩目。本文将通过对比介绍,带投资者深入了解这两大玻璃产业。

  一.产业介绍:

  1.定义及分类

  浮法玻璃是玻璃制造行业的主流品类,指通过浮法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该工艺具有规模化生产、产品均匀性好、表面光滑、平面度高、光学性能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根据厚度差异,浮法玻璃可细分为2mm、3mm、4mm、5mm、6mm、8mm、10mm、12mm等多种规格,不同厚度产品适配不同应用场景,例如门窗玻璃常选用5mm-8mm规格,幕墙玻璃则多采用8mm-12mm 产品。

  光伏玻璃是专门服务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玻璃,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关键封装材料,需具备高透光率、高强度、耐候性等特质,以保障太阳能电池高效稳定运行。从生产工艺来看,光伏玻璃主要分为压延工艺和浮法工艺,其中压延工艺占比超 90%,为行业主流;浮法工艺生产的玻璃主要用于光伏组件背板等场景。依据生产工艺,光伏玻璃自然分为超白压延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两类:超白压延玻璃表面带有特殊花纹,能有效降低光反射、提高透光率,主要应用于晶硅电池组件;超白浮法玻璃凭借更高的平整度,适用于对玻璃平整度要求严苛的薄膜电池组件。

  2.发展历程

  2.1.浮法玻璃

  浮法玻璃的发展历程充满创新与突破。20世纪50年代,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发明浮法玻璃生产工艺,这一革命性技术彻底革新了玻璃生产方式。在此之前,玻璃生产主要依赖垂直引上法等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浮法工艺问世后,实现了玻璃生产的连续化与自动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显著改善了产品的平整度和光学性能。此后,浮法玻璃工艺在全球迅速推广,成为平板玻璃生产的主流工艺。

  在我国,浮法玻璃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与设备,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浮法玻璃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国与消费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2.2.光伏玻璃

  光伏玻璃的发展与全球能源转型紧密相连。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太阳能作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光伏玻璃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关键封装材料,市场需求也随之迅速攀升。

  20世纪70年代,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全球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迎来发展契机。彼时,光伏玻璃主要由普通玻璃简单加工而成,性能较低。随着技术进步,超白玻璃凭借高透光率、低铁含量等特性,逐渐成为光伏玻璃的首选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玻璃生产技术持续创新,产品质量与性能不断提升。

  我国光伏玻璃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光伏玻璃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目前,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二.产业链介绍:

  浮法玻璃与光伏玻璃行业的产业链结构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点。两者的产业链均可大致划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玻璃生产制造以及下游应用市场三个主要环节。

  1.上游

  浮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材料存在一定重合,包括纯碱、硅砂、其他辅助材料及能源燃料:

  1.1.纯碱:作为玻璃生产的重要助熔剂,可降低玻璃熔点,在两种玻璃生产中均不可或缺。

  1.2.硅砂:玻璃提供主要硅元素,影响玻璃硬度、透明度等性能。不过,在硅砂选择上,两者存在差异:浮法玻璃生产对硅砂要求相对宽松,普通硅砂即可满足需求;而光伏玻璃因对透光率要求极高,必须使用低铁硅砂,以减少铁元素对光线的吸收与散射,确保玻璃高透光性。

  1.3.其他辅助材料:白云石、石灰石等,它们在调整玻璃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4.能源燃料: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生产过程均需消耗大量热能,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稳定供应及价格波动,对玻璃生产成本影响显著。

  2.中游

  在玻璃生产制造环节,两个行业存在明显差异。浮法玻璃主要生产相应的浮法玻璃原片,再根据下游订单(如工程订单、家装订单、汽车玻璃订单等)要求进行进一步深加工。

  光伏玻璃的两种产品 —— 超白压延玻璃原片、超白浮法玻璃原片制成后,经深加工可形成三类主要产品:超白压延玻璃对应的普通光伏玻璃;超白浮法玻璃对应的光伏 TCO 玻璃;以及两种工艺均可生产的光伏 AR 玻璃。

  普通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的 “基础款”,主打性价比和通用性;光伏 AR 玻璃是 “效率升级款”,通过镀膜提升发电增益,适配高效晶硅电池;光伏 TCO 玻璃是 “技术专用款”,为薄膜电池提供导电载体,随钙钛矿等新技术发展潜力较大。三类产品并非替代关系,而是针对不同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的互补产品。

  图表1.三类光伏玻璃差异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新湖期货研究所

  3.下游

  玻璃应用市场。两个行业在应用领域上有一定重叠,但各自有所侧重:

  3.1.浮法玻璃

  应用范围广泛,建筑行业是其最大应用领域,占比约80%。在建筑中,主要用于门窗、幕墙、室内隔断等,既能提供良好采光效果,又能起到隔热、隔音、装饰等作用。汽车行业也是浮法玻璃重要应用领域,占比约 15%,主要用于汽车挡风玻璃、车窗玻璃等,对玻璃安全性、光学性能和强度有严格要求。此外,浮法玻璃在电子电器、家具、装饰等领域也有一定应用。

  3.2.光伏玻璃

  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材料,其作用至关重要。超白压延玻璃主要对应着晶硅组件,超白浮法玻璃主要对应着薄膜组件。光伏玻璃不仅要保护电池片免受外界环境侵蚀,确保电池片长期稳定运行,还要具备高透光率,保证足够光线透过玻璃到达电池片,实现高效光电转换。随着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光伏玻璃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三.生产工艺与流程:

  1.浮法玻璃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核心在于“浮法成型”,整个生产流程可分为原料制备、熔融、成型、退火和切割加工五大关键环节,且各环节紧密相连,高度自动化。

  1.1.原料制备

  将硅砂(铁含量≤0.1%)、纯碱、石灰石、白云石等原料,按精确配方比例进行混合。随后,通过破碎、筛分、均化等工序,制成成分均匀性误差≤0.5% 的合格配合料,为后续生产奠定基础。

  1.2.熔融

  配合料被送入高温熔窑,在1550℃-1600℃的高温下,迅速熔化为均匀、无气泡的玻璃液。此过程需精确控制温度、压力及窑内气氛,确保玻璃液质量稳定。

  1.3.成型

  成型阶段是浮法玻璃生产的关键。高温玻璃液从熔窑流出,流入盛有熔融锡液的锡槽。因玻璃液密度(约2.5g/cm³)小于锡液密度(约6.5g/cm³),玻璃液在锡液表面借助重力和表面张力自然摊平,形成厚度均匀的玻璃带。在锡槽内,通过温度梯度控制,使玻璃带逐渐冷却至600℃左右,初步固化。

  1.4.退火

  退火环节旨在消除玻璃内部应力,防止玻璃在后续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破裂。玻璃带从锡槽引出后,进入退火窑,按照特定退火曲线,缓慢降温至室温,使玻璃内部应力均匀释放。

  1.5.切割

  经过退火的玻璃带,依据市场需求,被切割成不同规格尺寸的浮法玻璃产品,随后进行包装、储存或运输。

  图表2.浮法玻璃生产流程图(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新湖期货研究所

  图表3.浮法玻璃生产流程图(2)

  数据来源:新湖期货研究所

  2.光伏玻璃

  光伏玻璃生产工艺因产品类型(超白压延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略有不同,但总体可分为原料处理、熔化成型、深加工三大阶段。

  2.1.原料处理

  由于光伏玻璃对透光率要求极高(≥94%),需采用低铁硅砂(铁含量≤0.015%),并搭配纯碱、石灰石、白云石等其他原料,经精细配比、混合、粉碎后,制成满足生产要求的原料。

  2.2.融化成型

  对于超白压延玻璃,原料在高温熔窑中熔化后,流入带有特殊花纹的压延辊之间,被压制成具有特定花纹的玻璃原片。这些花纹可有效减少光线反射,提高透光率。玻璃原片随后进入退火窑,进行退火处理,消除内部应力。对于超白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与浮法玻璃类似,但对原料纯度、设备精度及工艺控制要求更为严格,以确保玻璃的高平整度和光学性能。

  2.3.深加工

  无论是超白压延玻璃还是超白浮法玻璃原片,都需进行进一步加工。首先是钢化处理,通过加热玻璃原片至接近软化点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层,提高玻璃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接着,采用磁控溅射、溶胶-凝胶等技术,在钢化玻璃表面涂覆防反射涂层(ARC),将玻璃表面反射率从8%降至2%以下,进一步提高透光率。此外,为满足户外使用的耐候性要求,部分光伏玻璃还需进行特殊的表面处理和封装。

  图表4.光伏玻璃产业链

  数据来源:新湖期货研究所

  3.工艺比较

  浮法玻璃与光伏玻璃生产工艺存在多方面差异。从原料选择看,浮法玻璃可使用普通硅砂,而光伏玻璃必须采用低铁硅砂,对原料纯度要求更高。在成型工艺上,浮法玻璃依靠浮法成型,利用锡液表面自然摊平;光伏玻璃中的超白压延玻璃采用压延成型,通过压延辊制造特殊花纹。在生产设备方面,浮法玻璃生产设备主要围绕浮法成型工艺设计,而光伏玻璃生产设备除了熔化环节,还需适配压延或高精度浮法工艺的特殊要求。

  四.“反内卷”风下的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1.浮法玻璃行业

  近两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持续影响及经济环境变化,浮法玻璃产量逐渐减少,行业整体处于供需双弱阶段,市场规模呈收缩趋势。

  自2024年下半年起,国内浮法玻璃行业因持续亏损、利润不佳启动自主冷修,日熔量从17万吨/日逐步下滑至最低15.76万吨/日;但 2025年冷修节奏明显停滞,上半年浮法玻璃日熔量始终在历年低位区间平稳运行。尽管如此,浮法玻璃行业仍面临供需失衡局面:供应端无法匹配大幅下滑的需求。

  7月以来,随着“反内卷”相关政策预期的升温,供给侧改革再次被提上日程。但经初步统计,目前在产的10年以上老旧产线仅占全国剔除僵尸产线后总量的11%左右,因此浮法玻璃行业已无大规模集中冷修的空间,直接淘汰清退落后产能仍需经历漫长过程。尤其浮法玻璃行业民营企业占比高且布局分散,政策传导至执行层面任重道远。未来,浮法玻璃行业要实现正向反馈,还需依赖结构性调整和新兴领域需求释放。

  2.光伏玻璃行业

  光伏玻璃产业规模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及各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迅速扩大,直接带动光伏玻璃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从产量看,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光伏行业及光伏玻璃行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带来了显著增益,但也使行业逐渐陷入供应过剩的困境。2025年,光伏玻璃行业处于产能出清与技术升级的结构性调整阶段。

  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反内卷”表述,与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形成政策合力,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在政策催化下,光伏玻璃行业率先响应:国内十大厂商(信义光能、福莱特等)于7月初启动集体减产30%计划。由此,各家光伏玻璃企业通过冷修停产、堵窑口限产等方式降低日熔量的计划进一步推进。根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7月国内光伏玻璃供应量预计减少至45GW,较6月下降15%;今年光伏玻璃日熔量也从此前的9.9万吨降至8.77万吨。

  对于光伏玻璃行业的未来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能集中度提升、技术升级(如超薄玻璃与镀膜技术)、全球化布局。

  新湖期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