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编者按:
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引导信托业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以多元金融工具服务绿色产业,为经济社会低碳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报记者 吴彬
在“两山”理念引领下,绿色信托正成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末,信托业绿色信托存续规模超2600亿元,形成以绿色信贷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及绿色基金为支撑的绿色信托产品体系。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信托机构要优化资金投向,积极发展绿色信托。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信托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探索绿色金融新路径,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构建长效机制、拓展责任边界,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创新业务模式:打通绿色产业全链条
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业务方向。据昆仑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峥嵘介绍,昆仑信托秉持“项目+技术+资本”三者有机融合理念,聚焦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及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光伏发电、余热利用、清洁替代、氢能产业链、战略性伴生资源开发、碳资产开发和管理等领域,持续创新合作模式,为中国石油绿色发展提供多元化、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昆仑信托已落地新疆油田CCUS、北清环能CCER、海南光伏发电、海南换电站建设、京津冀首座碳中和加油站、办公楼碳中和改造等65个绿色金融项目,规模超130亿元。
举例来看,在CCUS领域,昆仑信托设立“新疆风城油田CCUS项目”,以“金融+技术”方式,通过利用世界先进的气体分离材料,破解了中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成本能耗高的难题。该项目成功解决了新疆风城油田作业区中伴生气排放问题,将伴生气中废弃的天然气提纯后再利用、捕集的二氧化碳用于驱油增产,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
“信托公司可以灵活运用绿色信贷、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供应链金融、碳资产交易等丰富多样的金融工具及服务开展绿色信托业务,在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突破传统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的融资束缚,助力各类绿色产业发展。”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说。
据了解,上海信托充分发挥标品资产管理信托产品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将信托业务转型的内生需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相结合,其“汇聚融2024年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证券化信托”规模40亿元,以100%新能源汽车贷款作为基础资产,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8.1万吨。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绿色资产证券化规模约180亿元,成为支持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昆仑信托页岩气股权投资项目西南油气田钻井平台。机构/供图深植ESG根基:指引规范与企业实践双轨并进
为更好适应信托业转型需要,持续引导行业积极开展绿色信托业务,强化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提升ESG治理能力,实现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中国信托业协会完成了《绿色信托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修订和《信托行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披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制定工作并向全体会员印发。
据了解,修订后的《指引》结合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明确了绿色信托的定义、目标原则、组织管理和能力建设、业务实施和流程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完善了行业开展绿色信托业务的基本行为规范;建立了绿色信托认定要素,绿色资产服务信托、绿色资产管理信托、绿色公益慈善信托分类认定标准,旨在增强绿色信托业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促进绿色信托业务标准化。
《指南》明确了信托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时应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和ESG工作主体责任,并对ESG披露框架、披露内容和披露要求等做了详细规定,旨在规范信托业ESG信息披露,提高ESG报告质量,提升ESG治理能力,提升行业透明度,更好接受监管部门、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主体的监督。
2021年,五矿信托在行业内首次正式推出ESG报告,截至目前已连续4年发布ESG暨社会责任报告,连续3年发布信托行业ESG研究报告,连续3年召开“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论坛,与行业指导机构、各界专家和领军企业代表共话信托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据五矿信托总经理刘雁介绍,五矿信托专门组织专项课题报告组,撰写了《中国信托业的ESG发展之路》《ESG助力中国信托业高质量发展》《ESG理念重塑信托行业未来》等报告,以期为信托业“探路”转型提供借鉴。此外,该公司还率先颁布了《绿色信贷业务指引》,正式启动ESG授信评审评价机制,将ESG理念引入信托项目评审流程,以实现信托项目主体符合ESG标准。
拓展责任边界:慈善信托点亮绿色公益
公益慈善信托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之一,对完善社会公益慈善体系、促进第三次分配有重要作用。而公益慈善信托在绿色领域运用和推广形成的绿色慈善信托,是信托丰富绿色金融内涵的又一大举措,是信托公司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一个显著特色。目前,信托公司发起设立了一系列用于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垃圾分类、降低碳排放、污水治理、环境保护等各种类型的绿色慈善信托。
在生态保护最前沿,五矿信托打造的“三江源”慈善信托品牌累计投放资金超千万元。其“思源慈善信托”作为国内首单生态保护慈善信托,先后支持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科考及斑头雁保护直播项目,为“中华水塔”的科学保护提供珍贵依据。刘雁表示,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宝贵的一手科研数据,更通过“饮水思源·探秘三江源”等公益活动,提升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彰显了金融工具在生态保护中的独特价值。
无独有偶,上海信托也发起设立了一系列用于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垃圾分类、降低碳排放、污水治理、环境保护等各种类型的绿色慈善信托。据陈兵介绍,上海信托持续深耕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优势板块,打造信托账户与公益账户耦合的慈善信托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系列化和品牌化的慈善信托产品矩阵。截至目前,该公司慈善信托累计规模近2亿元,其中社会资金募集超过1.2亿元。2023年以来社会资金募集占比均超过90%,开展了近90个信托慈善项目。为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污染、低碳发展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先后设立了4款绿色慈善信托,让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广大农村地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极为丰富,是落实碳达峰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长极。据了解,光伏项目资金占用大、投资周期长,而户用光伏还面临“小而散”的管理难题。在户用光伏开发提速背景下,完善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迫在眉睫。
对此,外贸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信托公司可充分发挥信托财产独立、风险隔离的制度优势,通过资产服务信托架构搭建合作平台,创新信托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工具和手段,连接起光伏产业中的资金、技术、运营全链条资源,将乡村清洁能源生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机结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一场变革正在发生。外贸信托瞄准户用光伏“小而散”的管理难题,于2025年推出光能系列服务信托。据了解,通过整合设备采购、运维、收益分配全链条,该项目将12省97市5万户分散的农村屋顶电站转化为标准化绿色资产包,撬动资金46亿元。此项目不仅实现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63万吨,更让农户享受“零投入、稳收益”的实惠,年均增收超3000元,部分偏远地区农户收入增幅达40%,形成“绿色投资—环境改善—民生增收”的良性循环。
当每一片光伏板汇聚阳光点亮乡村,每一笔慈善资金守护江河源流,信托业正以横跨市场、贯通周期、联结民生的独特禀赋,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动能。未来,随着绿色信托与碳金融、转型金融的深度耦合,这条金融向善之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