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马静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微观载体和产业先导,但常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为此,券商以专业金融力量为其纾困解难,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自觉,也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责任担当。
锚定“科技型投行”战略方向,首创证券聚焦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具备硬科技实力的创新型企业,从早期接触、辅导规范到申报上市,通过构建“投研+投资+投行”三位一体的协同服务模式,致力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走出了科技金融服务新范式。
“投研+投资+投行”三位一体
落实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离不开组织层面的战略引领。首创证券以高质量党建为目标,将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第一议题”学习内容,创新构建“理论筑基—廉洁修身—文化浸润—专业赋能”的全维度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上好思政课、廉洁课、文化课、专业课的“四维课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公司落地生根。
在把牢发展方向的同时,首创证券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公司党委研究制定并动态修订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和“三重一大”决策清单,将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公司“十五五”战略规划,建立“季度督办、年度考核”机制,确保战略执行不走样。
以做好科技金融为例,首创证券立足于北京,明确将北交所业务作为核心发力点,锁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要目标客群,通过强化“投研+投资+投行”内部协同与联动,依托投资银行业务、股权投资基金以及股权直投服务能力,为科技型企业及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首创证券累计完成124单推荐挂牌项目,持续督导挂牌公司101家,其中创新层企业32家,占督导挂牌公司总数的31.68%;公司还助力京津冀企业累计进行股权融资近130亿元,辅导北交所拟上市企业5家。其中,2022年,首创证券助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曙光数创在北交所成功上市,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72天,是当年北交所过会最快的北京市企业。
聚焦初创企业股权投资
在首创证券“投研+投资+投行”三位一体的协同模式中,另类投资子公司首正泽富扮演了“淘金者”“陪跑者”的角色。2023年以来,首正泽富投资的峆一药业、康乐卫士、艾能聚、戈碧迦、无锡鼎邦、科拜尔等10余家企业先后在北交所上市,涉及制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行业。
据介绍,首正泽富确立了“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以普惠为目标”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化投资手段精准赋能中小微企业及科技创新领域,构建了“三聚焦”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在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方面,首正泽富聚焦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选择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特别是已具备产业化能力的科技型企业。目前,首正泽富共计投资初创企业12家,其中11家具备专精特新或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在新三板投资领域,首正泽富构建了系统化的服务模式,破解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该业务条线共计投资初创企业70余家。
此外,首正泽富还深度参与科创板及北交所战略配售业务,有效支持“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目前,首正泽富已与近20家券商投行建立合作机制,累计参与15家北交所企业的战略配售投资。
搭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矩阵
在众多中小企业中筛选和发掘最具潜力的璞玉,仅仅是价值创造的起点,而守护“幼苗”发展壮大,更需要长期的匠心与持续的滋养。以新三板投资为例,首创证券向证券时报记者详细拆解了首正泽富的系统化服务模式。
据了解,首正泽富建立了分层培育与梯度赋能体系——对基础层企业实施“育苗计划”,锁定具有核心技术但尚未形成规模效益的早期科技企业,采用“小额试点投资+技术验证”的渐进式注资策略。在投后管理方面,为企业提供财务规范、公司治理等基础性辅导,帮助企业“升层转板”。对于创新层企业,首正泽富推出“跃升计划”,投资规模扩大至千万元,并采取“技术成熟度+市场占有率”双维度评估体系,将资金投放节奏与企业关键成长节点相挂钩,通过自身的财务投资属性为被投企业“牵线搭桥”,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对于具备登陆北交所潜力的企业,首正泽富启动“上市加速计划”,整合投行、研究等专家资源,提供上市路径规划、财务合规整改、战略投资者引入等全方位服务。
针对新三板科技企业流动性较差的估值难题,首正泽富深入分析挂牌企业核心价值的驱动因素,基于公司股权结构及市场交易情况,构建了新三板企业的特色估值标准。通过“少量买入、长期陪伴”的方式,首正泽富第一时间响应了挂牌企业融资及股份转让需求,打造出契合新三板流动性较低的成交方案,切实帮助挂牌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此外,首正泽富充分发挥券商系投资机构的独特优势,与首创证券总部开展密切协同,在合规监管的框架下,为被投企业引荐专业的转板辅导团队,为具备登陆北交所潜力的企业提供系统性培育,打造转板培育与投保协同机制。
首创证券表示,通过建立“储备池—培育库—申报梯次”的三阶项目管理模型,持续滚动储备项目,致力于形成“跟踪储备项目、拟申报项目、在审项目、发行成功取得收益”的良性滚动发展格局,确保了科技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