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资管工业化” 中欧基金多资产团队大跃迁

小小MT4 来源:证券时报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证券时报基金研究院 陈书玉

  2025年以来,“固收+”产品如潮水般涌入大众视野,迅速崛起为资产管理行业不容忽视的第二增长曲线。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固收+”基金规模达2.47万亿元,单季增长超5200亿元。

  在这一行业趋势下,头部公募纷纷厉兵秣马,大力发展“固收+”业务。需要意识到的是,如今“固收+”的内涵已发生本质跃迁:它早已超越债券打底、股票增强的简单配方,进化为一种高度依赖投研协同、流程分解与风险精细管理的多资产配置解决方案。这就向基金公司提出了全新的核心命题——必须构建一套可规模复制的“工业化”输出体系。

  中欧基金作为较早践行“资管工业化”的机构,其多资产团队在过去十年间完成了从1.0阶段“资产配置统筹股债”,到2.0阶段“多元策略丰富收益来源”,最终演进至3.0阶段“多元资产分散风险”的两次关键跃迁。这一实践表明,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业体系,能有效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健的产品选择。

  一个绩优产品

  的十年稳健样本

  中欧基金在“多资产+多策略”领域的实践积累,带来了在“固收+”领域的迅猛突破,中欧多资产团队打造了多个低波策略绩优产品,中欧瑾通是其中翘楚。

  Wind数据显示,中欧瑾通A成立于2015年11月17日,近十年经历多轮牛熊,截至2025年9月底,成立以来收益率72.8%,高于同期业绩基准24.1个百分点。持有人户数从2018年底319户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51.9万户,增长超1600倍。

  中欧瑾通的稳健基因来自清晰的产品定位、严格的纪律执行及系统化的风控体系。产品核心目标始终明确:实现绝对收益。中欧瑾通将低波作为核心策略,控制年化波动率,并以较高概率实现年度正收益。

  纪律性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仓位纪律,产品坚守明确的权益仓位中枢,2019—2020年股票市值占比保持在10%的中枢上下。第二是风格纪律,权益部分在价值与成长间保持均衡,根据市场微调但不押注单一风格。第三是债券策略纪律,深耕纯债策略,把握债券行情,成为收益重要来源和组合压舱石。

  风险管理方面,中欧瑾通的风控体系近年来完成了从事后救火到事中预警的进化,通过风控归因系统,将风险监控前置至事中阶段。例如今年上半年,团队监测到红利策略风险收益比下降,便动态调整策略比重,契合市场节奏。

  团队在产品设计上也持续优化持有体验。自2024年6月起,中欧瑾通增设季度评估分红机制,截至10月底,已连续6个季度分红,累计金额达1.48亿元,此举提升了投资者获得感。

  工业化投研成“超级引擎”

  中欧瑾通的稳健表现,背后是一套名为“MARS工厂”的工业化投研体系。该体系直指传统资管行业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导致的业绩波动大、策略难复制等痛点。

  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多元配置组负责人华李成表示:“我们整个产品布局都是围绕着投资者需求出发。”“MARS工厂”将投资流程拆解为设计、生产、组装、检测四大车间,通过模块化分工与标准化品控,将投资从依赖灵感的艺术,转变为可预期、可复制、可解释的“工艺”。

  在设计车间,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以中欧瑾通为例,团队洞察到债券收益率趋势性下行,便对产品进行系统性重定位,提升目标波动率要求和权益仓位中枢,为产品绘制清晰“生产图纸”。

  在生产车间,研究成果被加工为标准化的“策略零件”。团队开发超过20种细分投资策略,构建丰富可回溯的策略库。

  在组装车间,基金经理基于严格风险预算,从策略库调用合适模块进行配置。核心哲学是从风险出发管理组合:即便看好某一资产,加仓幅度也受严格限制,杜绝幅度失控的押注。

  最后的检测车间,承担“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职责。依托自建的回测与归因平台,风控专家每日监控组合,将风险拆解到每一资产、每一策略,确保其与设计目标一致。

  在“MARS工厂”的赋能下,中欧基金多资产团队构建起策略更多元、质量更稳定的产品体系。这套体系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半径对管理规模的限制,在持续扩张中坚守产品“良品率”,兼顾规模化管理与业绩稳定性。

  十年革新 不断进化

  事实上,中欧瑾通的卓越表现是中欧多资产团队系统性布局下的必然成果。面向未来,团队已构建覆盖不同风险偏好的全天候产品线。产品线横向覆盖低波、中波、高波等波动率要求,纵向匹配不同大类资产类别,同时考虑目标客群特殊要求,提供公募或专户服务。

  在单个产品策略上,团队做了细分。以“固收+”产品为例,中欧汇利关注“固收+红利/价值策略”,中欧磐固侧重“固收+ETF策略”,中欧丰利则以“固收+港股策略”为特色。通过更细分的策略产品,更好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这张产品版图背后是团队近十年的自我革新:在1.0“资产配置统筹股债”阶段,团队实现了从早期基金经理各自为战的简单股债配比,到建立统一资产配置框架的关键跨越,完成了投研理念的启蒙。进入2.0“多元策略丰富收益来源”阶段,团队认识到仅分散资产类别远远不够,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超过20种标准化策略的“零件库”,推动投资从“资产分散”跃升为“收益来源分散”。

  发展到如今的3.0“多元资产分散风险”阶段,为应对市场利率下行的挑战,团队再次前瞻性进化,不再局限于传统股、债、转债,通过引入更广泛的资产类别与策略工具,为组合构建了超越传统股债的新时代“压舱石”。每一次跃迁都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在资产配置理念指引下,围绕分散化、风险收益比和客户体验的持续深化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