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业内参 张奥
近日,五粮液发布了一份惨淡的三季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五粮液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81.74亿元、20.19亿元,同比分别减少52.66%、65.62%,双双“腰斩”。
同时其还面临着价格倒挂的严重危机。《酒业内参》从多个信源处获悉,目前五粮液已面向市场出台了多个政策:
第一,经销商可以选择不打款,而是去市场上收货,再转码销售,此举可算进2025年的合同任务量中;
第二,在各地召开联谊会时着重强调将严查扰乱市场价格的低价货,同时公布补贴政策,将加大对不同体量经销商的补贴力度;
即便重重举措,但五粮液的核心大单品——第八代五粮液的批发价格仍不乐观:目前散瓶批价约790元,原箱批价约820-825元,已低于高度国窖1573。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线下价盘不稳,线上的五粮液也是频频破价。
营收、净利润“双腰斩”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五粮液实现营收609.45亿元,同比减少1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11亿元,同比减少13.72%。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同比下降了5.19%。
其中第三季度,五粮液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81.74亿元、20.19亿元,同比分别减少52.66%、65.62%,双双“腰斩”。横向对比,同为浓香头部的泸州老窖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74亿元,同比下降9.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9亿元,同比下降13.07%,数据跌幅均小于五粮液。
同时,五粮液的业绩下滑也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
据广发证券此前发布的《白酒持续调整,大众品表现分化——2025年三季报业绩前瞻》研报预测,弱需求下,五粮液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5%。同时,广发证券还认为,五粮液2025年和2026年或将迎来业绩持续下滑,预计2026年净利润将下滑至236.5亿元,并抛出了“五粮液、泸州老窖易位”的观点。
彼时,不少投资者对广发证券给五粮液的预测颇有争议。有投资者认为,该预期过于低估五粮液,言论有失偏颇。
对于券商的预测数据,五粮液证券部工作人员对外回应称:“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的动销与往年相比,确实要平淡一些,但是没法给一个定量的数据。至于券商的季报预测,每个券商的调研数据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也不同。公司没办法去澄清。”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五粮液的业绩降幅大幅超过了广发证券的预测水平,表现比机构预期更加糟糕。
对于第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五粮液也在季报解释称,主要系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及有效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叠加公司为应对市场变化加大投入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负债一向被视为酒企业绩的“蓄水池”。三季度,五粮液的合同负债为92.68亿元,环比二季度末的116.90亿元减少24.22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行业调整期或市场动销放缓时,经销商因利润空间压缩、现金流承压,导致打款意愿下降。此外,部分酒企采取“控量保价”策略,也会导致预收款项收缩。
财报发布后,五粮液也是发了分红公告试图挽回投资者信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78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0.07亿元。早在今年7月,五粮液就曾发布2024年度分红派息实施公告,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23.01亿元。有投资者在交流平台表示:“比预期差得多,还是要进入缓慢下跌通道。”
多措施频出,却难挡破价
价格倒挂是五粮液面临的另一重危机。作为千元价格带的核心产品,第八代五粮液的价格稳定性直接关系企业盈利能力,三季报的成绩进一步验证了其价格体系的紊乱和高企的库存。
《酒业内参》从多个信源处获悉,中秋国庆双节前夕,为了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五粮液已面向市场出台了多个政策:第一,经销商可以选择不打款,而是去市场上收货,再转码销售,此举可算进2025年的合同任务量中;第二,在各地召开联谊会时着重强调将严查扰乱市场价格的低价货,还公布补贴政策,将加大对不同体量经销商的补贴力度。
而在节后,五粮液则再度加码:酒厂控制整体发货节奏,不强制经销商回款,试图坚挺五粮液市场价格。
正常而言,酒企经销商每年将分多个时间段,分批次将货款打回酒厂。按照打回的货款,酒厂再对应的向经销商发放等价值货物,通常经销商可以申请一次性取走。有五粮液经销商向《酒业内参》解释:“可能之前打了数百件的货款,但现在不能一次要求全部到货,只能几十件的分批次向酒厂申请。”
即便如此,目前五粮液的核心大单品——第八代五粮液的批发价格仍不乐观:散瓶批价约790元,原箱批价约820-825元,已低于高度国窖1573。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线下价盘不稳,线上的五粮液也是频频破价。
以百亿补贴为例,第八代五粮液单瓶价格普遍在750-830元之间;另外,在京东超市白酒自营区,第八代五粮液的散瓶价格也降至810元,原箱单瓶价格约822元,均低于线下批发价格。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表示:“五粮液具备品牌厚度、资本实力与战略定力,本轮调整仍是其蓄力换挡的关键期。短期业绩波动不改长期价值,未来成为空间在于发力低度酒、发力国际化、发力文化IP三大新战场上建立“第二增长曲线。”
他进一步表示:“本轮调整周期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很多中小区域酒厂退出历史舞台后释放白酒消费场景和市场份额将给五粮液等一线品牌带来增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