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沙河股份(000014)发布公告,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深业鹏基持有的晶华电子7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晶华电子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因交易对方控股股东深圳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控股”)与公司控股股东深业沙河(集团)有限公司同为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控制下的企业,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这是深圳市10月22日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后的首单资产重组,而重组标的晶华电子为液晶显示模组厂商,曾在2023年冲刺创业板IPO,后于2024年3月撤回材料并终止IPO。
标的公司曾冲刺创业板IPO
此次重组标的大有来头。公开资料显示,晶华电子成立于1987年,是专业从事物联网领域智能显示控制器、液晶显示器件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股权结构显示,晶华电子控股股东为深业鹏基,持股比例为70%;间接控股股东为在港股上市的深圳控股,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
在深圳控股的战略版图中,晶华电子曾被寄予厚望。2023年,深圳控股决议将旗下晶华电子分拆上市,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分拆对加快晶华电子的发展以及实现其收入及盈利能力的快速及持续提升至关重要”。
2023年6月,晶华电子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该次IPO,晶华电子原计划募集资金5.31亿元,用于深圳智能显示控制器制造项目、江西兴国液晶显示模组及智能控制器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2024年3月,晶华电子撤回上市申请材料,IPO进程终止。
据其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晶华电子深耕人机交互显示及智能控制领域多年,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显示控制器、单色液晶显示器件、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及自动化、OA办公、智能车载、智慧医疗等众多专业领域,与大金、科勒、施耐德、格力、大疆、伊顿、GE、佳能、松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晶华电子营业收入分别为2.64亿元、3.7亿元、5.21亿元和1.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09.79万元、2957.18万元、5934.3万元和1072.35万元。
对于此次重组,沙河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交易方案、交易价格等核心要素仍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且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必要的内外部决策和审批程序,目前交易各方尚未签署正式协议。
深圳启动并购重组“三年行动”
沙河股份此次重组也被视为深圳市并购重组“三年行动”政策发布后的首单案例。
10月22日,深圳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针对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政策——《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辖区上市公司质量全面提升,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培育形成千亿级市值企业20家。此外,并购重组市场量质齐升,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落地一批行业示范案例。
该《行动方案》锚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出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上市公司等开展上下游并购重组,收购有助于强链补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推动重点产业集群能级提升。
同时,鼓励企业在合成生物、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赛道上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快速提升产业规模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政策利好消息已对二级市场产生提振。10月23日,深圳国资概念股集体大涨,建科院、深水规院、广田集团、特发信息(维权)、深赛格、深物业A等多只股票收盘涨幅超过10%。
据梳理,目前深圳在A股市场中有工业富联、招商银行、中国平安3家市值超过万亿元的公司,还有包括比亚迪、立讯精密等15家企业市值超过千亿元。港股市场上,深圳有10家企业市值超过千亿港元。在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中,市值超过500亿元的企业有20家,这些企业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有望冲刺千亿级别。
作者:王乔琪
 
  
  
  
  
  
  
  
  
 